术后疼痛可以预防,疼痛科有妙招


什么是疼痛

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疼痛为与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联、或者可以用组织损伤描述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根据损伤组织的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的持续时间,疼痛可划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持续时间通常短于1个月,常与手术创伤、组织损伤或某些疾病状态有关;慢性疼痛为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在原发疾病或组织损伤愈合后持续存在。

疼痛被称为人体第五大生命体征,是人类对于潜在或已存在损害的一种重要提示,但同时长期剧烈的疼痛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常见吗

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手术后疼痛简称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即刻发生的急性疼痛,通常持续不超过7天。术后痛如果不能在初始状态下被充分控制,则可能发展为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postsurgicalpain,CPSP)。研究表明,从腹股沟疝修补术,到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等大小不同的手术都可发生慢性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普遍存在,86%的患者在术后住院期间存在疼痛,其中90%为中重度疼痛。84%的患者术后2-5年内存在疼痛,38%的患者因为术后疼痛再次入院,是术后再次入院的主要原因,由此增加医疗花费。

疼痛会影响手术效果吗

术后疼痛可加重恶心、肠麻痹和肌肉痉挛等,导致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延长康复时间。因此,患者需要配合医生,至疼痛科尽早治疗疼痛,减轻术后疼痛,从而改善预后,有利于早期康复。

术后疼痛还有什么不良影响吗

疼痛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症状;患者因疼痛无法或不敢有力地咳嗽,会导致肺部并发症;同时疼痛导致的胃肠蠕动减少会使胃肠功能恢复延迟;疼痛造成的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等会促使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疼痛还可导致失眠、焦虑、恐惧、忧郁、不满、过度敏感等情绪障碍。

另外,疼痛控制不佳还会带来一系列其他问题,对于术后患者来说,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运动能力下降、抑郁情绪甚至丧失希望;从医疗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疼痛控制不佳还会导致医疗费用增加、占用更多医疗资源;而从医患角度来,疼痛控制不佳也直接导致了患者满意度下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等。

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

长期以来,患者对此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现象,不可避免,只能忍受;或仅仅将术后疼痛理解为切口痛,只存在不适或难受的心理感受。加上医护人员、患者对麻醉性镇痛药的错误认识和过分恐惧,使术后镇痛这一明显影响病人术后恢复的重要问题被忽视了。

强忍疼痛可能导致多种危害。如果不在开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很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痛苦感觉体验,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丧失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能力。

一旦发展为慢性疼痛,其治疗将由专职的疼痛科医生负责。医院疼痛医学科有着全国知名的疼痛专家与出色的镇痛团队,多年来一直把术后镇痛当成一项事业来做,全力为患者提供最专业和有效的术后镇痛管理。

如何进行疼痛评估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疼痛强度主要依靠患者的描述。还有一些简单、专业的方法能够评估疼痛强度。当患者感觉到轻微疼痛时,就应该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和频率、疼痛的强度等)。不仅报告休息时的疼痛强度,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疼痛强度,以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情况,并开始使用镇痛方案进行干预。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痛,分值越高,疼痛感越剧烈。

面部表情量表:由六张从微笑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什么是围手术期镇痛

术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疼痛,围手术期镇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术前镇痛、术中镇痛和术后镇痛。现代疼痛管理倡导定时镇痛和多模式镇痛,镇痛效果确定,减少每种药物剂量,降低不良反应,达到最大的效应/良反应比。

什么是多模式镇痛

目前围术期镇痛原则中提倡多模式镇痛,多模式镇痛为作用于中枢或外周机制不同的多种镇静药物及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同时可以结合非药理学的干预措施,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镇痛效果更好而副作用更少的优点。多模式镇痛要求做到5个P:预测性(predictive),预防性(preven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参与性(participatory)和早干预(preinterventional)。疼痛科医生正式采用多模式镇痛的疼痛管理治疗术后疼痛。

为什么要进行镇痛治疗

●消除或减轻病人痛苦和不适,使医疗技术更为人道。

●减轻由疼痛带来的焦虑、恐惧、失眠,有助于康复。

●减少各种并发症

 (1)肺部并发症: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因为,a、有效镇痛可改善病人呼吸幅度,保持肺泡膨胀;b、促使病人咳嗽、排痰。

 (2)心血管并发症:a、静脉拴塞―有效镇痛促使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静脉血回流,减少深部静脉拴塞的发生;b、心血管意外有效镇痛可减轻疼痛引发的强烈心血管应激反应,同时减轻痛焦虑,改善睡眠。

 (3)更好利用腹压帮助排尿;帮助病人改善体位有利于排尿。

●通过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

●减少某些慢性疼痛的发生。

患者如何配合

●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术后可能发生的疼痛及要采取的镇痛方法,消除对镇痛药物的顾虑,与医生沟通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人对疼痛的感受有明显的差异,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疼痛的反应也不同,所以患者可与医护人员交谈,了解镇痛治疗方案,从而可以正确认知自己的术后疼痛强度。

●及时与疼痛科医生沟通,让他们了解镇痛治疗的效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镇痛治疗方案。

疼痛科门诊:山大二院门诊楼2楼内科门诊一

疼痛科病房:山大二院崇仁楼(6号楼)14层

门诊时间:上午8:00-11:30,下午13:30-17:00

贾明睿主任门诊:每周一、二、四、五上午

李赞华教授门诊:每周三和周日全天及周一、二、四、六下午

每周五下午和周六上午由我科富有临床经验的主治医生轮值

疼痛科咨询、

医院为您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想了解更多疼痛科相关知识和咨询请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jbby/136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