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诊疗脸上痤疮不要烦,试试针灸和拔


很多青年朋友都有痤疮的烦恼,吃过中药、西药,试过了喝的、吃的、擦的,都不管用,有的人经常用手去挤压,导致在脸上留下了很多的瘢痕、瘀点,对于仪表影响很大。

1

痤疮

痤疮可以说是身体内热毒在脸上的一种表现,而体内许多脏腑都会生热毒,所以一般中医会根据在脸上的分布区域来判断是哪个脏腑的问题,再针对性给予治疗。

例如痤疮长在鼻周,为脾胃有热,多有便秘、上火等症状;痤疮长在两颊,左侧属肝,右侧属肺,要么是脾气大,有着急的事,要么是肺火盛,经常咳嗽、咽痒咽痛;痤疮长在下颌,多见于女性,这是生殖系统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的标志,多有月经不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等问题。

2

案例

一名二十六七岁的患者,清秀的脸上长满细小的红点,此起彼伏的,问及起因:便秘、情绪易波动、失眠多梦、例假不规律等诸多问题,来我院康复中心坚持针灸和拔罐一段时间后,症状较之前有明显改善。

3

拔罐

中医拔罐—以罐为工具,借助燃火之法,排出罐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病变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从而达到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吸毒拔脓的目的。

适应症:月经失调、闭经、痛经、带下异常、妊娠剧吐、产后缺乳;落枕、颈腰椎疾病;外感风寒或者暑湿、咳嗽气喘、风寒痹痛、关节酸痛、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

禁忌症:局部有皮肤病或者全身过于枯瘦、肌肉失去弹性者,拔罐血管比较多、骨突起、毛发部、心前区、眼耳口鼻和乳头等部位,也不宜拔罐。此外,还有一些高热、昏迷、抽搐、妇女妊娠期、水肿、腹水等等都不能进行拔罐。

拔罐后肌肤不同颜色鉴别1、起罐后,没有罐迹,或者虽有罐迹但立即消失,皮肤恢复如常,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邪较轻。2、紫黑而暗:表示供血不足,行经不畅有血淤现象。3、发紫并伴有斑块:一般表示寒凝血淤症。4、呈散在紫点状,且深浅就一,表示气滞血淤症。5、鲜红而艳:一般表示阴虚,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6、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热邪。7、灰白,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8、呈青色,则表明为寒症。9、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感受风寒。10、表面有皮纹或微痒:表示风邪或湿症。11、火罐内壁有水气:表示该部位有湿气。12、拔火罐处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湿热毒的反应。

4

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中医针灸—具有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之功效。

注意事项:不得空腹或饱腹进行针灸;针灸前精神要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影响针灸;针灸过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吹冷风;针灸后针刺部位有酸胀感,可以进行热敷;如果隔日后针刺部位有肿胀现象,应该及时就医,查看局部组织损伤程度。针灸到底痛不痛针刺入人体穴位通常会产生酸、麻、胀、重感,是一种较难描述的感觉。有些患者觉得是一种舒服的痛,但也有些患者认为这种酸、麻、胀、重是疼痛。这种不舒服的痛存在于人体穴位和经络,部位不在表皮,通常较深层,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些感觉表示已得气,这是针刺穴位正确手法有效的反应。如果这些感觉很微弱,针灸医生会根据不同病情、不同体质通过捻转提插等运针手法,调整针刺的气感,来增强针刺的治疗效果。针刺刺入皮肤的瞬间会有短暂如蚊子叮咬般痛感,手法熟练的医生产生的疼痛会很小甚至感觉不到,另外和病人心情也有关,越是放松疼痛感越不明显,越紧张感觉越明显。温馨提示

快节奏的生活,导致身心亚健康、亮红灯,是时候体验精致康养生活,与健康为伴,享受康养人生。通城县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集康复、治疗、保健于一体,以调经络、平阴阳、活气血、平衡身心为宗旨,应用针灸、艾灸、拔罐、推拿等传统疗法,注重“由内而外”从局部到整体调理,专业、耐心、细致、暖心服务,打造专科特色诊治疗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jbby/133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