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看牙news牛事2常吃槟榔,小伙有口


1.小伙吃槟榔,有口张不开

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彭友俭教授最近接诊了一位患者,

这位患者年仅21岁,因为长期咀嚼槟榔导致双侧颊粘膜纤维化改变,2度张口受限。

他这次因牙疼来就诊,现在张口受限,看牙都困难。

彭教授关切地提醒:“小伙子,你不能再吃槟榔了,否则张不了口,牙疼治不了,而且还有癌变的可能,要警惕啊。”

正常人的口腔黏膜,都是柔软光滑的,但患者的口腔黏膜组织却萎缩,变硬,失去弹性,从上颚、软腭、颊侧到舌下黏膜,全部纤维化,难以张口,伸舌都困难。

精彩回顾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

曾采访过

医院口腔医学中心的

彭友俭教授和刘志明副教授

在临床中,他们经常会碰到因为嚼槟榔致口腔病变的患者。这些病友只有问题发生的时候,他们才会想着戒掉槟榔。

嚼槟榔有很多危害,每个人都应该从远离槟榔开始。

2.嚼槟榔有哪些危害?

牙齿

长期嚼槟榔,对牙齿磨损严重。

牙周

槟榔汁跟石灰混在一起,容易形成牙结石,影响牙周健康。

口腔黏膜

轻则引起黏膜病变,重则演变成口腔癌。

颞下颌关节

长期咀嚼会加剧颞下颌关节负重,引起关节弹响,疼痛等症状。

消化系统

槟榔可以帮助消化,但这种助消化的作用是因为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使肠道蠕动加快而形成。反复刺激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害,并产生依耐性。

槟榔部分成分还会损害味觉神经与唾液分泌,槟榔残渣对胃壁有刺激作用,严重可导致胃粘膜发炎甚至穿孔。

++++

3.嚼槟榔最坏的结局?

彭教授说,嚼槟榔最坏的结局,是口腔癌,“割脸”才能活命

更多吃槟榔的人,无可挽回的跌落深渊。

吃槟榔,继而出现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再演变成口腔癌—这“三部曲”,在嗜吃槟榔的群体里,屡见不鲜。

在门诊中,当看到有些患者的口腔里,长出了菜花状肿块,且自述有嚼食槟榔的习惯,口腔科医生几乎不必检查就能断定,这是口腔癌无疑。

往往只能采取手术治疗,割去肿瘤波及的部位,即“割脸”。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

4.槟榔致癌,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有人会疑惑,嚼槟榔不过就像嗑瓜子,怎么就那么严重了?

医院口腔医学中心副主任刘志明解释道,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1

槟榔含有致癌物槟榔碱

2

槟榔的纤维较为粗糙,咀嚼槟榔,槟榔纤维长期与口腔摩擦,会造成口腔黏膜的局部外伤和慢性损伤。

3

槟榔加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石灰,刺激性很强,对口腔造成损伤。

病变发生,就在潜移默化之中。

嚼槟榔与鳞状细胞癌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对于嚼槟榔和鳞状细胞癌之间的关系,病理科袁静萍主任有话语权

详情见链接:

感谢袁静萍主任给我们分享的案例及病理知识!

愿大家都能远离槟榔,珍爱生命!

温馨提示

经常吃槟榔的,有这些症状,千万小心了!

出现以下症状,医院就诊。如果口腔长肿块、有触痛,更要当心。

口腔黏膜变得粗糙。

口腔黏膜疼痛、口干、味觉减退、有烧灼感等,吃刺激性食物时更明显。

反复口腔溃疡。

开口困难。

口腔上颚长红点,颊粘膜出现白斑。

对于早期口腔黏膜纤维化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来缓解。但是否能恢复到正常的黏膜状态,因人而异。

专家简介

彭友俭

中国知名口腔正畸专家

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湖北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前主任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正畸专委会委员

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专委会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口腔预防保健专委会委员

“长江口腔医学论坛”主席

擅长:儿童及成人牙颌畸形疑难病例矫治。

刘志明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口腔科副主任

诊疗专长:擅长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在颞下颌关节病导致的颌面部疼痛、张口受限、关节盘移位、骨关节病、夜磨牙的诊疗上有独到的见解。同时在各类牙槽外科手术,复杂牙的拔除,微创拔牙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袁静萍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医院病理科主任。国家(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优秀专业基地主任,入选武汉市卫生局第二批百名优秀青年学科带头人,武汉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在国家级,省市级会议上做专题讲座50多次。

图文编辑:张潇

审校:彭友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jbby/136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