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怎么控制影响血压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0%,60岁以上人群中有50%的人患有高血压,这是一类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虽然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科普知识宣传的增加,很多老百姓对高血压病有了一定认识,但从临床来看,整体认识度还不算很高。由此可见,对高血压病的防治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控制高血压,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血压,造成血压波动的因素又是什么?什么是血压?心脏的收缩、舒张交替进行,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密闭循环系统内持续流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称为血压。理想的血压值是</80mmHg。通俗地讲,血压就相当于一座大楼的水压。如果水压太高,供水管道就容易受到损害;如果水压太低,较高楼层就会缺水。对于人体而言,血压太高,心脑血管就会被损害。如果血压太低,就会出现脑缺血或心脏缺血。两上肢的血压可有轻度差别。若两上臂的血压差别较大,应按高的一侧的血压值来诊断高血压和评估疗效。脉压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为30~40mmHg。脉压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健康人血压暂时升高会很快恢复,如果出现血压持续增高的状态,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就成了高血压。血压出现波动,首先应及时就医,请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这其中包括生活方式的指导,以及用药。从患者本身来讲,肯定需要积极遵医嘱,配合医生的治疗。影响血压波动的几个因素1.昼夜节律的变化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患者,血压都有昼夜节律的变化。白天,人体较活跃,身体需要更多的氧和营养,相应地需要大量的血液来输送,血压就高些。夜里睡眠时只需最小限度的氧和营养,血压就低些。大多数人一日24小时的血压节律是,随早晨觉醒起床而上升,日间持续处于较高状态;晚上血压逐渐下降,在睡眠过程中降到最低,夜间1~3点为最低谷。2.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季节和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血压波动,冬季血压水平要比夏季高些。夏季高血压患者血压普遍控制较好,和天气炎热有一定关系。温度高,血管更易处于舒张状态,血压就比较平稳。秋冬早晚已有“凉飕飕”的感觉,血管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血管收缩比夏季明显加强;且自主神经功能也会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度也加强了,也会给血管加压,从而发生血压升高。3.运动、排泄等活动的影响血压也会因运动、排泄等活动而发生变化。医生建议,应适当参加运动锻炼,每天运动半小时,一周至少运动3-5次,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游泳等较舒缓的有氧运动。同时,要留意自己是否有便秘的现象发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4.情绪的变化血压会因为兴奋、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而升高。工作生活压力大,会引发一些人的情绪变化。情绪的波动,对血压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要想办法疏解情绪,必要的时候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5.生活方式有报道认为,减重10%可以降低血压5~10mmHg。因此,为了血管的健康,我们应该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键是“管住嘴、迈开腿”。除了适当锻炼以外,平时应该以清淡的饮食为主,减少高热量的饮食,这有利于血压的控制。如果每天大鱼大肉,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多,则容易造成高血压。同时,要控制钠盐和酒精的摄入。盐摄入量过高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每天每人盐摄入量应≤6克,对于血压较难控制的高血压患者,摄入量限制应更严格。从临床看,酒精确实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压的升高,建议少喝或者不喝。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脑心健缺血预适应训练仪——心脑血管治疗仪

远程缺血预适应指在身体部分器官(上肢等)进行短暂的缺血刺激,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应激机制,产生和释放内源性抗缺血缺氧的保护物质,增强心脑肾等生命重要器官对未来发生致死性缺血损伤的耐受能力,从而发挥预防和保护作用。

产品适应症:预防及辅助治疗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老年痴呆症、帕金森、头晕、失眠、偏头疼等。

↙点击“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lcbx/126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