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晨曦微露到夜深人静,从忙碌门诊到寂静病房,他们用陪伴提升生命的温度,用爱心弥合伤口的裂痕,用护理疗愈患者的身心,救死扶伤是他们的承诺。5月12日,迎来了第个国际护士节,记者走近护士,走进他们的世界,欣喜地看到,“70后”经验丰富、“80后”干练沉稳、“90后”冲劲十足……这些出生于不同年代的“白衣天使”,他们把南丁格尔的誓言化成每一个坚实的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使命。
张巧凤正在写护理工作小结。
52岁的她:经验丰富做好传帮带当好大姐姐
人物:张巧凤,医院普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张巧凤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有32年,从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护士长,她付出了很多。
医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病种多,有甲状腺、胸科、乳腺等疾患。作为普外科的一名护士长,张巧凤事事走在前,紧盯护理学科发展新动向,带头学习,制订计划,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年,医院开展“PICC置管的护理”新技术;年,她加入山西省血管外科护理委员会,在医院率先开展“VTE”的评估及预防宣教工作。
“我们是临床医生的左膀右臂,我虽然年纪大了,但不能拖后腿,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张巧凤指了指桌上的一摞本子,“这些都是我的学习笔记,我会把所学所知所感写下来,和年轻护士交流。看到年轻护士掌握了一项新技术,能独当一面时,我特别开心,特有成就感。”
今年4月中旬,亚太地区山西血管外科护理论坛循环系统解剖手绘大赛举行。张巧凤带着他的得意门生参赛,经过激烈比拼,年轻护士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收获颇丰。“没想到医院的护士这么厉害,了不起。”医院的护理专家纷纷点赞。“我们的护士队伍特别优秀,不仅能吃苦、有担当,还很好学。”张巧凤毫不吝啬地夸赞着。
除了业务上的帮扶,张巧凤还扮演着“大姐姐”的角色。“我也是从年轻时过来的,刚入职场,迷茫过、无助过,我必须有个老大姐的样子,有空就和她们谈谈心,疏导一下她们的情绪,帮她们走出低谷。”
“当护士挺好,如果让我重新做选择,我依然选择护士。”张巧凤不假思索地说。
靖维为患者做检查。
40岁的他:干练沉稳重症病房里的“贴心暖男”
人物:靖维,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队伍不断壮大,男护士逐渐成为这个群体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他们和女护士一样,承担着繁重的医护工作,以无微不至的服务赢得患者信赖。靖维就是一位重症监护室里坚强有力的“贴心暖男”。
靖维所在科室收治的患者都是烧伤面积达45%以上的患者,为患者清洗、换药、注射需要格外的细心、耐心。“男护士虽然长得人高马大,但我们护理患者和女护士一样的细致,甚至更细。”靖维讲述着,“每次给患者换药,拆纱布、清洁伤口、上药、包扎,力度、动作一定要轻、稳、准,因为拆纱布时会黏连皮肤,疼痛难忍,此时我都会轻声安抚、鼓励患者,转移其注意力。”
“烧伤患者大都卧床治疗,特别是面部烧伤患者,要置入空肠营养管帮助患者进食,提供营养。但之前置入肠道的管子没有精准的定位标准,患者时常会因管子置入不到位而发生呕吐、腹泻、肺炎等不良反应。”靖维看向患者,“我一直在琢磨如何通过护理帮助患者减轻治疗中的疼痛。”
年2月,靖维申报的科研项目“四点听诊法辅助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技术”立项。经过多年科研实践,这项技术已成熟,现转为常规技术,即将推广。“医院只有我会操作这项技术,接下来,我会尽我所能培养更多的护士学会这项技术,帮助更多的患者减轻病痛。”说起新技术,靖维很是自豪。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四点听诊法辅助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技术”共完成例。
“很多人不理解,男生为什么要选择当护士,但职业不分性别,责任更不分性别,男护士一样可以做出一番成绩。我喜欢护理工作,在这里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护理工作前途一片光明。”靖维底气十足地说道。
李盼盼正在喂养患儿。
33岁的她:拼劲十足提升技能呵护患儿
人物:李盼盼,医院新生儿科主管护师
还没走到病房门口,病房里就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李盼盼快走几步,迅速换好制服、穿上拖鞋、消毒,走进病房,开始照顾患儿。
李盼盼走到患儿身边,右手轻轻扶起患儿的头部,左手拿着奶瓶喂着患儿,轻声地说:“宝贝,喝奶了。”
新生儿科的患者比较特殊,这里都是28天以内的危重患儿或有潜在危险的新生儿,护士的任务就是对患儿各项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对随时出现危险的患儿进行抢救。“患者都是新生儿,不会说话,身体柔软,生命脆弱,我刚开始总担心,也很慌张,就怕伤着、碰着。”李盼盼回忆着刚入职时的自己。
如何更好地护理新生儿?李盼盼一有时间就看书查阅资料,不懂就问老师,反复练习护理基本功。“养护大于治疗。”经过几年的锻炼,李盼盼总结了一些新生儿护理工作的体会。而让她记忆犹新的是一对双胞胎早产儿宝宝,刚出生时,肺部发育不良,不会哭,患儿无陪护,由李盼盼亲自照料。刚开始,患儿不会自主吸吮,需要用试管一滴一滴地喂养,每喂一滴都要观察患儿的吸吮、吞咽情况。“现在这对双胞胎很健康,他们天的时候,母亲还发照片给我,我们现在仍保持联系。”李盼盼翻看着手机里的双胞胎照片。
如今,李盼盼已是新生儿科的主力军,参与带教、考核工作。“越来越喜欢护理工作了,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康复出院,看到他们冲着我笑,一天的疲惫立刻消失,很治愈。”李盼盼开心地说,“现在,我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护理好每一个孩子,过好每一天,在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不断学习,提升技能。”
李勇炎为气管插管患者吸痰。
29岁的她:勇于挑战面对困难不退缩
人物:李勇炎,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进入重症监护室,安静的氛围中透发着紧张,护士们忙碌却又井然有序。重症监护病房实行24小时无陪护制度,每位患者的治疗、护理及吃喝拉撒等生活料理都由护士负责。因收进来的都是危、急、重症患者,护士要具有完备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应变能力。当然,爱心、耐心也少不了。
刚入职时,李勇炎最害怕仪器响起,担心护理不到位,内心十分忐忑。“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努力做好。”李勇炎暗下决心。下班后,她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看相关护理教学视频,学老师护理的方法,记护理的难点要点,在护士长的帮助下,一个月后,李勇炎可以独立管理病人,半年后,她有了自己的分管患者。
“重症监护室的护士要时刻盯着各种仪器设备,时刻观察患者的变化,仪器一旦有响声,患者一旦有不适,就要立刻给出准确判断,快速实施抢救,耽误不起。”李勇炎感言道。一天凌晨2时左右,李勇炎从一位患者身边走过,发现其身上冒冷汗,上前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心率加快,血糖低。几秒后,她准确判断,给患者输入高糖,一分钟后心率恢复正常。她那颗悬着的心也踏实了。
“面对危险,我也会害怕,但我不会退缩,因为我是一名护士。”李勇炎表示,看着每一位患者从这里康复出院,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特别有意义,即使工作再累、再危险都值得。
来源:太原晚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jbby/14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