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一根细针一颗球囊解决多年的疼痛


三叉神经痛缠绕多年

59岁的黄阿姨因右侧面部反复疼痛,洗脸、刷牙、张口均可诱发疼痛,6医院就诊,医院建议行开颅手术治疗以解除血管压迫三叉神经,但黄阿姨担心开颅手术风险,选择药物治疗及理疗缓解,但黄阿姨的症状仍反复出现。

黄阿姨术前MRI检查提示,右侧小脑后上动脉从三叉神经根部横跨通过,两者接触,关系密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黄阿姨得知我院开展微创新技术,可以解决三叉神经痛,避免开颅。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黄阿姨于入院第三天在全麻下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术后,黄阿姨右脸疼痛已基本缓解,相应区域有麻木感,术后第4天正常出院。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

只需要在患者嘴角边3厘米处穿刺一个针眼大小的孔,将针芯、导管顺着头骨中天然存在的“卵圆孔”抵达颅底的三叉神经上的半月节,导入球囊,注入少量造影剂,“膨胀”的球囊压迫到三叉神经半月节,就可以让三叉神经的痛觉“失活”,达到“止痛”效果。

术中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

“球囊压迫术"也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尽管术后患者确实感觉不到“生不如死”的痛苦,但面部可能出现麻木等并发症,因此更适用于高龄、体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不适宜开颅手术,以及已经接受开颅手术后再次复发的患者。

手术医生术后合照(从右至左依次为何永垣科主任,张勇教授,郭志敏副主任医师)

科普#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是脑神经中的第5对脑神经,也是面部最粗大的神经,管理着脸部、口腔、鼻腔等区域的痛觉、温度觉和触觉,另外运动神经还支配着咀嚼肌的运动。凡是三叉神经的传导通路的任何部位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症状:疼痛的发生为阵发性的。在两次发作之间,无任何疼痛。发作时,则似闪电样刺入。疼痛发作常表现为骤发、阵发式,可持续15min或更长时间,发作频度从1天数次至1个月几次不等。

特点如下

(1)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常局限于一侧。虽3支均可累及,但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2)疼痛性质: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疼痛由颌面或牙槽开始,沿神经支配区放射,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亦可长达数分钟。发作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变频、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3)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鼻旁、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4)其他症状: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这种特殊面容又称痛性抽搐。为了减轻疼痛,患者常用手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其实并不能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为避免发作,患者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就诊指引

何永垣

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

神经外科专科门诊(脑脊柱肿瘤专科)

END

文字

叶芸豪

编辑

梁健坤

校对

祝楚琪曹弼邦李桂芳

订阅号

医院医疗集团

扫一扫,医院新闻动态、疾病科普、义诊讲座。

服务号

医院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kfal/126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