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癌)与痛的边缘
吗啡来源于罂粟科植物罂粟(poppy),考古学家认为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地中海群山中发现了罂粟。由于罂粟具有能镇痛致欣快的功能,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认为罂粟是神赐的“快乐植物”(joyplant)。
到了公元三世纪,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书籍中逐渐出现可对于罂粟的详细记载,古希腊人称之为“梦神之花”,大诗人荷马称罂粟为“忘忧草”,维吉尔称之为“催眠之花”。
公元前7世纪,罂粟由波斯传入中国,中古的一些本草著作对于罂粟也有相关的记载,如《本草图经》中记载罂粟“性寒,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本草纲目中则记载其”治泻痢,润燥”。而在《得配本草》则记载了使用罂粟“多食利二便,动膀胱气”。
大约在公元前年,美索布达米亚人就已经能从睡眠罂粟(吗啡的原始材料)中提取镇痛物质。早在公元前年,鸦片就已经作为兽医和妇科用药。
公园六世纪初,阿拉伯人把罂粟传到了波斯,波斯人称其为“阿片”(opium)。在公元七八世纪的时候,罂粟作为药材从印度等地传入中国。查《辞海》,阿片亦作鸦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亦采用阿片两字。罂粟经过粗提后得到的初级产物鸦片,具有安神、安眠、镇痛、止泻、止咳、忘忧的功效。
年,由德国药剂师FriedrichWilhelmSertürner(-)首次从罂粟中提纯;实验证实它有很强的镇静催眠作用,据此他以希腊神话中的睡梦之神—Morpheus命名为“吗啡”。年发现镇咳作用较强的可待因,19世纪后半期海洛因出售,进人20世纪后这些生物碱代替鸦片而广泛地使用。随着对麻醉药品管理的加强以及吗啡或海洛因中毒症状的加重,同时强调其副作用和依赖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误解故一时成为应用中的障碍。
癌症作为最令人恐惧的疾病之一。不仅因癌症与高死亡率相关,也因为癌症可导致的令人恐惧的疼痛。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一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调查资料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普遍现象,致使世界上每天至少有50万癌症患者遭受着疼痛的折磨。年,美国疼痛学会提出将疼痛列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又一生命体征。年亚太地区疼痛控制会议呼吁“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
对于癌痛的治疗是随着对疼痛机理的认识不断深人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意大利米兰召开的会议中首次制定了“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方案”,并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广。根据三阶梯原则,将疼痛分为3级,根据痛疼级别,选择药物从轻度疼痛的使用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到中度疼痛选择弱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再到重度疼痛选择强阿片类药物±非阿片类镇痛药±辅助药物。
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如果应用正确,单纯使用止痛药物,可使90%癌症患者疼痛得到满意控制。但是治疗的药物主要为对乙酰胺基酚、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甾体抗炎药和以吗啡为首的阿片类镇痛药,对中、重度疼痛主要应用阿片类镇痛药。但是,由于缺少统一标准,面临癌痛评估不充分、给药途径与药物选择比较随意、止痛治疗滴定不规范、用药剂量不充分、对止痛药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不规范等相对混乱的现象。
年10月,由卫生部启动并组织召开了中国版指南的专家修订会,由中美专家共同研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进行改动或补充,在WHO三阶梯方案基础上发展的,形成了更具临床实践指引意义的《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作为癌痛治疗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指南,强调癌痛治疗的目的不仅要缓解疼痛,改善功能,还要帮助患者维护、改善家庭和社会关系,以期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全方位指导癌痛诊疗,强调疼痛评估的量化和全面化,细节地指导药物治疗,并注重患者社会心理支持。指南明确指出,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而癌痛量化评估用于治疗临床用药,多采用疼痛评估量表包括1.数字分级法(NRS);2.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等进行评估疼痛程度。控制疼痛的标准是:数字评估法的疼痛强度小于3或达到0,24小时内突发性疼痛次数小于3次。同时明确规范了癌痛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规范的疼痛处理(GoodPainManagement,GPM)是目前倡导的镇痛治疗新观念,既能提高疼痛的诊疗水平,还能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倡导:首选口服用药;阿片药物的滴定、处方和维持;阿片类药物副作用的处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协同镇痛药的使用;介入/疼痛专科治疗;社会心理支持;患者与家属宣教等全面、综合治疗方案。癌痛的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法:病因治疗、药物止痛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常以药物治疗为主。NCCN成人癌痛指南指出:癌痛药物滴定由即释吗啡开始,24小时剂量稳定后,尽早选用控缓释的阿片药物来控制慢性疼痛;缓释药物治疗癌痛比即释药物服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低,睡眠质量改善更明显;即释吗啡仅用于初始24小时滴定和爆发痛的治疗,根据“3-3标准”,应减少爆发痛给药次数,增加基础用药剂量。
阿片类药物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药物。WHO以一个国家的吗啡消耗量作为衡量该国疼痛控制水平规范化治疗的金标准。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吗啡的认识上存在一定“误区”,许多患者及家属对麻醉药品存在“恐瘾症”,误认为患癌过程中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不愿报告疼痛,害怕用止痛药物。医药管理部门对麻醉药品的供应及管理过严也是导致临床不能保证用药的原因之一。我国年人均吗啡消耗量为0.32mg/人,年有所提高为0.64mg/人,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1.31mg/人和发展中国家的0.75mg/人。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癌痛治疗虽在进步,但是离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消除疼痛是基本人权”。正确认识癌痛、合理使用吗啡,是对癌症患者生命的尊重。
安迪康二号——一款提前预测肿瘤的体外检测试剂,帮您时刻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选择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kfal/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