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面部安全填充技巧(熟知面部危险区域)
由于面部有丰富的血管供应,局部的血管损伤/栓塞使得面部注射区域布了不少雷区——面部危险区域。
面部注射后的并发症报道不断增多,水肿、组织坏死、致盲、中风甚至致死。
重点介绍
1,六大面部危险区域,眉间/眉毛、颞部、眶下、口周、鼻唇沟以及鼻部,
2,在相关区域注射时如何操作以达到降低填充风险的目的。
各区域填充说明
眉间/眉
解剖要点: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眼动脉的终末分支)、鼻背动脉和角动脉在鼻背/眉间部位吻合,形成丰富的血管弓。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在眶上缘出眼眶后浅层走形。
安全注射要点:
1.注射层次:在真皮层内注射。
2.小指轻压眶缘的相关血管穿出部位,有利于避免填充剂误注射入血管时的返流(注射局部的压力大于血管内压力即可返流),减少致盲风险。
3.少量注射以避免填充剂压迫血管(图1)。
图1眉间注射填充减轻眉间纹
?颞部
解剖要点:颞部软组织层次由外到里依次为皮肤、皮下脂肪、颞浅筋膜、疏松组织(颞中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浅脂肪垫、颞深筋膜深层、颞深脂肪垫、颞肌和骨膜。其中颞浅动脉紧贴于颞浅筋膜。
安全注射要点:
1.填充剂与0.5%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以1:1混合注射(这点译者认为,加利多卡因确实有助于缓解注射操作的疼痛,而加肾上腺素则容易忽视填充注射物压迫或栓塞血管后的局部皮肤苍白)。
2.注射层次:真皮下的皮下浅层(即皮下脂肪层),从外侧向内侧注射(图2)。
3.由于颞浅动脉在眉外侧向皮下浅出,注射时应保持针头活动注射,以免误注射到血管内。
图2颞部填充从外侧向内侧推进
?眶下区域
解剖要点:眶下孔位于眶下缘约11mm(该数据基于西方人种,有报道东方人群眶下缘的垂直距离为6.72±2.98mm),内侧角膜垂线下方的区域,其中有眶下动、静脉通过。
安全注射要点:
1.尽量避免眶下孔区及内侧的注射,推荐外侧区域注射(图3)。
2.如果非要填充内侧,应该在外侧先深入进针,再向内侧推进。
图3眶下孔注射避免内侧进针
?上唇部
解剖要点:上唇动脉在口轮匝肌内或肌肉与唇粘膜之间走形。在口角外侧,动脉位于唇红-皮肤交界上方;在人中处,在唇红-皮肤交界下方的1-4mm处,因此唇部注射在内侧操作应谨慎(图4)。
安全注射要点:
1.在红唇-皮肤交界缘注射,注射深度小于3mm,能安全并有效的突显交界区域的立体感。
2.在干唇红的浅层注射,能有效增加红唇的体积。
3.上唇皮肤真皮内注射能改善上唇细纹。
图4唇部注射填充
?鼻唇沟
解剖要点:面动脉、眶下动脉和面横动脉的分支在鼻唇沟部吻合形成丰富的血供。
鼻唇沟处填充导致单侧失明可能的两种循环:1面动脉---面静脉---肺循环--体循环--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2注射填充局部高压导致脂肪从面动脉(鼻背动脉)循着吻合支逆流到眼动脉。
安全注射要点:
1.尽可能使用套针注射。
2.在可扪及面动脉的地方,皮下浅层注射。
3.在鼻唇沟的下2/3部位,注射应靠近鼻唇沟内侧,在真皮或皮下浅层注射(图5)。
4.在鼻唇沟的上1/3部位近鼻基底处,血管在真皮下层次走形,因此注射层次在骨膜上(深层次,注射物的移动性较大,需要的量较多)或真皮内(浅)。
图5鼻唇沟填充尽量在沟内侧
?鼻部
解剖要点:鼻部血管丰富,包括面动脉来源的鼻背动脉、侧鼻动脉以及内眦动脉的分支位于真皮下的浅层(图6)。
安全注射要点:
1.硬骨膜或软骨膜的层次上注射。
2.注射时轻压鼻背动脉或角动脉。
3.鼻背注射遵循少量原则,注射后轻轻按摩,等待15分钟后无明显皮肤异常继续操作。
4.鼻尖、鼻翼注射尤其需要保守:鼻尖鼻翼的组织致密,少量填充剂即产生较大压力;透明质酸的吸水特性会出现延迟的一过性肿胀,压迫局部血管导致鼻部组织缺血坏死。
5.禁止在鼻翼沟下2-3mm区域注射
图6鼻部填充尽量避开鼻尖、鼻翼区域
与皮肤拉皱等手术相比,面部填充恢复快、创伤小的优势是使面部注射填充近年来越来越受爱美人士欢迎的重要原因,然而美容医师应时刻警惕面部美容注射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安全的注射操作首先需要注射者对面部的血管解剖有深刻的掌握,其次牢记面部的六大危险区域。
安全注射的原则
1.应用可吸收的填充剂。(如透明质酸,栓塞早期可用透明质酸酶处理)
2.应用小号的注射针头。(27G及以下的规格)
3.必要时使用套管套针注射
4.注射时保持针头前进/后退的状态。(不在同一个点大量注射)
5.应用小规格的注射器(0.5-1ml),缓慢推进注射。
6.保持低压,不强行加压注射。
7.在有创伤史/疤痕部位谨慎注射。
8.在本文六大面部危险区域附近谨慎注射。
9.准备误填充的救援措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lcbx/1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