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面部疼痛 > 预防知识 > 针对湿气引起的如关节疼痛等各种问题的经典
当前位置: 面部疼痛 > 预防知识 > 针对湿气引起的如关节疼痛等各种问题的经典
本节语音
语音课内容戳这里收听↑可以点击页面最下方“阅读原文”到喜马拉雅收听更多本系列音频~
本节文字复习对应的语音原版内容(含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针对湿气引起的如关节疼痛等各种问题的经典方——羌活胜湿汤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文字版本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李东垣的方子。那么讲哪个方子呢?还是一个著名的方子,叫羌活胜湿汤。严格地说这个方子我们之前讲过,在医案里面讲过,治疗头晕,讲过这个方子。那么这个羌活胜湿汤是比较经典的方子,为什么呢?李东垣金元时代的医生,特别擅长使用风药,防风、独活、白芷等等这些风药,祛风之药,他们当时擅长使用这个风药,是有理论基础的,风能胜湿,有这么一个理论基础。那么这个羌活胜湿汤,是特别经典的,给大家阐释了这个风药祛湿的作用,所以羌活胜湿汤是《脾胃论》里面一个重要的方子。我们通气防风汤没讲,下边讲的羌活胜湿汤,什么情况下用这个羌活胜湿汤呢?是这个人,被湿气伤到,尤其以寒湿为主,以风湿为主,湿气伤到以后,体内湿气会重。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症状呢?是这样的,李东垣讲出“脊痛项强”,什么意思?后背疼,这个后背脊柱感觉特别疼,酸疼的感觉。然后项强,脖子这感觉发硬,整个后边脖子,跟后边脊柱和后背都觉得酸疼的感觉,发硬。“腰似折”,这个腰就像要断了一样。“项似拔”,这个脖子拔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被拧掰的感觉,很疼,反正不舒服,疼!“上冲头痛者”,这个气感觉疼这个劲,往上边冲,甚至脑袋都是疼的。那么李东垣说,“乃足太阳经之不行也”,足太阳膀胱经从后背往上走,主一身之阳气,如果太阳经之不行,是什么意思呢?是被湿气伤到,湿气阻碍到里面,所以气血不能通行的意思,“以羌活胜湿汤主之”,用羌活胜湿汤来治。这个说明什么?说明体内被湿气伤到了,湿气在里面阻碍你的正气运行。那么这个湿气,其实我们中医最近好像大家在网上经常看到,说你湿气重不重,好多人一对比,我湿气真的重,确实我湿气重。那这个湿气怎么回事呢?是这样的,我们的体内,大家知道,我们人70%是由水构成的,所以我们体内有很多液体,那么这个液体每天饮食会进来,通过小便、汗液再排出。有的被身体利用了,变成津液,变成血液等等,我们的组织液、血液等等,变成有用的液体,这个时候它在你身体的经络里流行,这是我们身体所用的,这是正常的。还有一些废物排出去了,随着尿排出去了。因为某些原因,这些东西,除了用之外,还有一些没有被用到的,可是没排出去,它留在身体里面,停滞在那,阻碍了气血的运行,这就叫湿气。所以湿气是阻碍我们身体气血运行的障碍。您说这个湿气好不好呢?湿气当然不好。但是您要意识到,因为这个湿气跟你血的来源,跟您的津液,天津的津,液体的液,这个来源,都是你喝的水饮,你吃的饮食等等,里面有的液体,所以它来源都一样的,只不过是利用了,和没被利用的关系。那么为什么没被利用呢?没被利用,正常应该排出去,为什么留在体内了?根源是正气不足,尤其是脾。脾属土,土是克水的,正常脾土足的人,你能够控制水,所以该用的我吸收用,不该用的我把它排出去,所以脾土起了很大的作用。脾土决定正气,脾土足了,你正气也足,你能把它化掉。还跟肾有关,肾阳是火炉,这个火炉如果火旺的话,你该蒸发掉蒸发掉了,水在里面该沸腾的沸腾运行,在锅炉里面开始运行。那么这个火一冷了,火灭了,该蒸发蒸发不掉了,水冷在里面了,就凝滞了,所以跟脾肾关系特别密切。其他脏器都帮着你疏通的,肺帮着你通行百脉的,这个肝是帮你疏泄疏通的,其他都是辅助的,所以脾肾的关系非常重要。如果这个人脾肾不足的话,无力运化水湿,这个时候你喝进去的水,停在体内了,这个时候叫内生之湿,从里面得的湿气。除了这个内生之湿还有什么呢?还有外来的。比如说这个外边天特别闷,要下雨之前特别闷,我前两天在东北就体会这个感觉。要下雨,长夏的尾巴,湿气特别重,全国大家都感受到了,发大水,下雨,要下不下的时候,那个闷呀,身上那个汗,特别闷。下雨天也是一样,湿气特别重,我把家里面的除湿机一打开,那个数值都是86、87那个数值,我觉得那个数值跟三亚没什么区别了,都是湿气很重。那么这个时候,如果你正气不足,外湿也容易进来,就是外边湿气也容易影响你的身体。这个时候如果你又出去干活劳作,毛孔张开,特别容易让湿气进来。所以大家看,您脾肾阳虚,脾肾正气不足,这是内因,本来体内湿气就挺重,加上外边天气湿气又特别重,空气湿度特别大。这个是中国古人很聪明,我们把温度给搞清楚了,把湿度燥湿给搞清楚了。所以看病要看你周围的环境如何。这个时候加上什么呢?您不适当的,比如说你出汗了干活,这个湿邪容易伤到您。您冒雨或者是冒水,在水里作业,湿气从外边伤到。这个时候就容易产生什么呢,外湿又开始入侵了。这个内湿,往往我们体内自己平时慢慢积累的,所以你会觉得不舒服,但是没有特别不舒服。这个外湿一进来,就出现一些急症,比如说我们感冒里面就有风湿,那种湿气重的感冒。还有什么呢?还有关节的疼痛,有的时候这两天觉得不舒服,关节特别疼痛,后背特别疼,腰特别酸等等,这往往是外湿引起的,所以外湿往往症状出现会明显一些。内湿可能导致,你就是整天没劲、腹泻,肚子不好,胃口不好,头晕,但是未必产生多少疾病。但是内外湿一结合的话,坏了,我们病就出来了。所以这个时候中医就想各种方法调整这个状态,我们中医祛湿气是非常有办法的。大家看,《伤寒杂病论》里面,有那么多方子讲水湿的。《伤寒杂病论》以寒邪为主立论,但是湿气瘀血等等,论述的特别好。有那么多的方子是专门治疗湿气的,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等,很多这样的方子。那么我们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呢?第一,扶正气,就是补脾胃。把脾土和肾阳补足了。像真武汤,就以温肾阳为主。苓桂术甘以补脾为主,这样是补正气。像李东垣系列方子里面,黄芪加上人参、白术等等,黄芪加上四君子这个思路,扶正气是关键的。越到后世这个扶正气的方法越来越多,到张锡纯那,基本上怀山药打天下,怀山药配上这些药,当然他也擅长用黄芪、人参,都擅长用。所以这些方法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后面讲的陈实功的八珍糕等等,都是扶正气的,扶正气的思路后边越来越多,这是核心。除了扶正气之外还有什么呢?有一些药是能够淡渗利湿的,从下边利小便,给你一边扶正气,一边给你利小便,从下边给你分解,叫淡渗,用淡味药,往下渗这个小便,让你多渗出来一些,这是一种。还有什么呢?我们振奋中焦脾胃,这个是帮助扶正气这些补药的,用白蔻仁这些振奋脾胃之药。这些药,严格说已经带点风药的特征了。还有什么呢?金元医家特别擅长的是用风药,风药可以振奋身体正气,振奋阳气,把湿邪,从上边,从体表给排出去。那么李东垣的羌活胜湿汤,就是用风药,把湿气从上边,从体表给解掉的经典思路。所以大家看,中医有太多方法祛湿,包括身体不同部位的。体表的,在里边的,不同部位的湿气,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去除,上焦、中焦、下焦。今天讲的是什么呢?用风药怎么去把湿气,从体表解掉。大家要记住,这种羌活胜湿汤所用的药,这种患者基本上正气还算可以,所以这个方子里上来没给你怎么加补药,只不过外湿一下子侵袭到他了,导致经络出问题了,那么我们主要用的是风药。但是这种方子用完以后还要继续给他补脾,这是后话。否则的话,湿气还会再来的,这是我前面给大家讲的。这个基本上以外湿为主的,正气还可以,正气尚存的患者,但是身体关节已经被湿气给侵害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怎么把它用一个猛烈的方法给清出去。这个方子,几味药,上来先是羌活和独活这两味药,这个就是典型的祛风之药,羌活它的性味是甘苦的。张元素洁古老人说是纯阳的,入太阳经,太阳膀胱经,对太阳经的头疼效果特别好,去诸骨节疼痛,非此不能除。就是你这个骨节疼痛,为什么?湿气进去了,各种关节骨节疼痛。如果不用羌活的话,恐怕除不掉,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药。亦能温胆,碰到胆经有寒湿的,它也能入肝胆之经,去除寒湿。所以我前面曾经讲过,我说这个风药兼能疏肝,帮助肝经疏泄功能,这里面是有道理的。洁古老人说,太阳经的风药。那么为什么张元素他一定要讲太阳经风药呢?这是他们的特点,他们用风药,同样都是风药,但是这些药每一味入哪一经,他们讲的特别精确,这是他们的经验,古人的经验。入哪一经影响到你到底是哪疼,哪个部位疼。后背这是足太阳膀胱经走的位置,所以我们专门用羌活,入这个经络,去通行它去。所以羌活这味药,大家要记住。我们中医有很多方子,尤其是驱散外寒的,散寒湿的,会用到羌活这味药,这味药比较有代表性。大家说这个风药,风药什么特点?风药往往是辛温的,这个药性是温的,能够振奋体内的阳气,能够把经络给通开。大家说这个怎么理解?你就拿生姜,拿姜理解就行了,姜吃下去以后,我们会发现身体会发热,皮肤微微出汗,你说里面经络通行加快没有?加快了,振奋阳气没有?振奋阳气了。所以类似的感觉,大家怎么理解风药,类似的感觉就是这样。它是能够振奋阳气的,能够通行经络的,能够让体表微微发汗,把这个寒邪湿气给发掉的,这类药我们说是风药。那么羌活配上独活,独活这味药,往下走。独活是入少阴经的,这个是它的特点。实际上它也是通行全身,你说就入少阴经,全身不通?都通行的。洁古老人说它是阴中之阳,入少阴经,这是少阴经的行经药。头眩晕目眩,非此不能除。这是为什么呢?是这样的,因为你湿气重的话,阻碍经络通行,你也会头晕,会目眩等等,有这个问题。独活能去除湿气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独活走下边,这个方子里面,不是说上边问题吗,为什么走下边呢?是这样,我们一定要知道,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是互相相互表里的,这是相通的,你单治一个,不治另外一个,是不行的。另外,肾中如果有湿气,下焦如果有湿气的话,对身体影响比较大。所以你单治上边,不治下边是不行的。我前面讲过脾肾之阳,肾中如果阳气不能振奋,湿气不能去除的话,也不行。所以用独活去除少阴肾经的湿气,这是方子里面比较巧妙的用法。我看你上边的病,但是我下边根源也给你治。所以像当年我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绍琴老先生治疗肾病经验的时候,对风药感触特别深。因为赵老他专门治疗这个肾病,很多肾病患者舌苔很厚,可是他体内有湿热,肾中有湿热,有瘀血,才导致出现肾病。舌苔很厚,湿气很重,一般人都想去温阳我给你祛湿。可是如果温阳的话,跟着肾病这个湿热的病的根本是相反的。所以赵老怎么样呢?特别擅长使用风药,风能胜湿。所以用防风、荆芥炭等等,还有白芷、独活,只要舌苔特别厚,往往用藿香、佩兰、白芷、独活配上。所以我当时印象特别深,白芷、独活的用法,深入我脑海里面去。独活干吗呢?就是祛湿气,我一边帮你祛湿气,一边帮你通行经络,所以这是用风药在临床的应用,用的特别巧。用了以后,很快患者舌苔慢慢退去,这个时候你再用到凉血活血这些药,就开始起效果了。所以患者恢复的会非常快的。所以独活这味药,配合羌活两个药,两个药各一钱,这个在里面份量是稍微多一点的。然后配炙甘草,炙甘草是补中的,这个讲的特别清楚,是专门来补脾胃的。古代有的医家,甚至特别推崇。这个方子里面,最妙的用了炙甘草,我给你补中焦,这就是李东垣他们一贯的思路。然后配上藁本和防风两味药。藁本这味药也是解表的,我们经常解表,是阳中微阴,这是洁古老人给的评断,太阳经本药。它是专门归太阳经的,我们现在一般遇到寒湿侵袭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用到藁本,因为它有散寒解表的作用,有祛风散湿的作用。所以藁本它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能治巅顶疼痛,它这个通行劲比较大,能够上到巅顶上来。这个巅顶跟什么有关呢?跟足厥阴肝经有关。所以这个藁本用药里面,对肝经寒湿,效果很好。所以这些风药严格的说都是通肝经的,通肝胆之经的,这个大家要有这个意识。可能有的人古书里都没写,但是大家要有这个意识。所以这个又是疏风散寒的药。加上防风,这个防风也是太阳经本经药,是纯阳之药。那么这个药,就是有疏风散寒,有散邪,行气,祛风之作用。那么祛风,它祛上身的风效果特别好,稍微祛一点下身的风,这是洁古老人给评断的。那么像这个汤症的患者,上半身的症状特别明显,头部、脖子、背部等等,所以用防风祛风散湿,祛湿气效果是特别好的。然后这个方子里配蔓荆子,这个蔓荆子大家有点不熟悉,蔓荆子是什么作用呢?蔓荆子是祛风的,无论是风寒风热,都能祛风,它的药性是往上走,尤其到头部,有什么作用呢?能够通利关节,通九窍,所以它具有通,具有祛湿的作用。有的医家说,它是凉药,它能够散风热,散头部风热,有的人能够散头部风寒,这个别太在意,到底是风寒风热,有的人说中医连风寒风热都没搞清楚。风寒风热它都除,它主要作用就是祛风,这个祛风通络的作用特别强。所以对于因为湿邪,附着于经络,导致疼痛的效果特别好,有止疼的作用。所以这里面配上蔓荆子,蔓荆子尤其它因为药性轻轻往上浮,尤其适合治疗头面部的疾患,因为风湿或者风热,导致的头面部的疼痛,蔓荆子效果特别好。然后配一点川芎,川芎是调和气血的,这里面必须要通行经络,你光祛风,你气血调不过来不行,你把风祛掉了,湿气祛掉了,气血要调过来,调过来以后,把经络占满了这才行,所以配川芎。这个方子里面的比例,羌活、独活一钱,炙甘草、藁本、防风各五分,这个量很少一点,蔓荆子用三分,川芎用二分,这个量是少点。把这个药碾成粉末,这些量作一服,服一次,水两盏,煎至一盏,把那个渣去掉以后,温服,一定要饭后服用,药性往上面走。是这样。(具体药方点这里查看→针对湿气引起的如关节疼痛等各种问题的经典方——羌活胜湿汤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这个方子是经典的,用风药,集合了这些风药,用这个风药来打通经络的壅滞,让体内正气运行,把湿气从体表,从上边排除掉这个思路这个方法。所以非常经典。后边李东垣讲了很多他的加减的方法,比如如果有湿热的话,李东垣会让你加点黄柏,再配一点附子,大家看寒热放到一起,我用黄柏清理的湿热,但是别伤阳气,所以又配一点附子。有的时候李东垣让你加人参扶正气的,所以后边有很多的加减的方法,这个我不多讲,大家可以自己看一看。那么今天主要的是风药祛湿这个思路,这个思路特别好。现在我们用这个方子治疗什么?比如说治疗关节类的疾病,只要是你后背疼痛,头部疼痛,脖子疼痛,主要是因为湿气引起的,舌苔比较厚腻的话,总是很困倦,四肢无力,头晕晕的感觉。有这些症状的话,就可以用这个方子。比如说各种关节类疾病,有的人一到阴天的时候,关节就疼,体内肯定有湿气,用这个方子,用这个思路。当然你可以用配一点补气,再配一点养正气的,养血的等等,能够解除掉。还有的时候,就是感冒,就是湿气感冒,感冒以后天湿气特别重,感冒什么特点呢?感觉这个关节酸疼很明显,有些后背酸得很明显。没精神头,脑袋总像裹个大布一样,感觉没什么精神头,没什么胃口。感觉蒙蒙的,倦怠不想动,你看跟湿气有关,您用这个方子一样有效。还有您说光主体表的湿气吗?不一定的。关节湿气吗?也不一定的,比如说像我们以前的老中医大师丁光迪先生,用它专门治疗五更泻,早晨起来冷风一吹泻肚子,怎么补脾不起作用,他认为体内湿气比较重。用风药祛湿的方法,振奋起来体内的阳气,他就用这个方子。里面有时候加点白术,加点补脾胃的药,这个效果也非常好。所以大家看,这只是一个思路,这个思路我们了解了它的原理,它的机理以后,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原来去除湿气有这么多方法。我前面讲过了,为什么风药能够去除湿气呢?就是它增加你体内经络的通透性,能够促进体内气血的流通,振奋机体的机能,当你体内的气血,带着体内这些物质,包括湿邪运转起来以后,它排出的机会更多。而且风药有往上往外走的趋势,因为它能够让你发汗出汗,一出汗这个湿气,就是这个垃圾就排出去了,通过汗液排出去了。所以这是中医里面一个特别重要的思路。早在中医刚开始的时候,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里的时候,用的药基本上都是麻黄、桂枝这类药,当时用药比较单一。后世慢慢随着中医的发展,到了魏晋时期,风药开始用的越来越多,到金元时代,金元的医生已经开始广泛的使用这些风药了,像刘河间等等这些名医都擅长使用这个风药,所以给中医增加了更广泛的思路,从实践上丰富了风能胜湿的理论。所以我觉得后世医家不断用自己的经验,在丰富中医,在完善《黄帝内经》里面的理论,因为《内经》主要讲理论,它临床实践不多讲,后世医家不断给丰富上来了。所以我们考虑体内湿气如何去除的时候,我们多了一个方法,我们可以补脾补肾补正气,补阳气,可以淡渗利湿,从下边走。可以振奋中焦脾胃之气,让他脾胃振奋起来之后,更好地运化脾胃。还可以用风药,从上边从体表把湿气解掉,各种各样的思路会越来越多的,这样更有利于我们调整身体。但是我觉得特别遗憾的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的思路,但是现在像李东垣这些药,并没有都变成中成药,这么经典的方子,大部分还沉睡在书本里面,像羌活胜湿汤,变成中成药,配上点补脾胃的,配合一点淡渗利湿的等等,配合一点稍微吃上,祛湿的效果更好,而且确实有很多人被湿邪感受到以后,用什么药?非常可惜。我觉得这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中医药的管理和中医药发展,商业运作都有问题,真的像这样的药批准下来,有利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但是我们很少有人去做这个事儿。最终你到日本去看,张仲景的方子有,后世的这些方子,人家日本人给生产出来了。我们这边批非常难,几乎不批,所以我觉得特别可惜,像这样经典的方子,这个用批吗?您照着做就行了。怎么用,医生来指导用。我觉得这是非常可行的。所以我感觉非常遗憾,很多经典的方子,在睡大觉,老百姓有那么多问题,身体健康问题,没有解决掉。所以这两者之间,怎么给它解决了,古代的智慧在那放着呢,你让老百姓抓药开方喝,这多麻烦呀,你做成成药,做成颗粒,做成胶囊都可以。所以我们任重道远。各位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就讲到这里,给大家讲了经典的方子。这个方子启发的是我们的思路,风能胜湿,用祛风之药可以胜湿气,这样一个思路。大家学了这个思路以后,开拓我们的思维,未来遇到相关的问题,您可能多一个思路,有什么方子我记得,这个方子可能有效,会多一个思路。感谢大家的收听,接下来我会讲更多李东垣的方子,谢谢大家,我们下次再见!
上期回顾
根据秋天的特点而创立的方子——升阳益胃汤
补土派语音文字复习(←点击即可阅读)
语音文字◎罗大伦
编辑◎紫叶
罗博士的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yfzs/12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