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4665.html一、三叉神经痛1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又称痛性抽搐,表现为一侧三叉神经控制区域短暂性阵发性剧烈疼痛,通常因触碰脸部某一特定区域(如:洗脸、刷牙、刮脸等)而引发,这一特定区域常称之为“扳机点”,扳机点因人而异。频繁严重的疼痛发作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哪些区域是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顾名思义有三支,分别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2三叉神经痛分几类?
三叉神经痛一般分两大类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而绝大多数三叉神经痛病人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的原因绝大多数是考虑三叉神经常受到邻近血管的压迫导致神经发生病变引起。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由于颅后窝局部占位性病变如肿瘤、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肉芽肿等导致,也可继发于颅底侵人瘤、颅底蛛网膜炎等。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仅表现为一侧面部疼痛,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3三叉神经痛有什么特点、什么表现?
三叉神经痛并非持续性疼痛,而是由触摸入面部、表情变化、进食、饮水、刷牙、漱口等诱发,诱发点可称之为扳机点。触碰扳机点之后突然发作,疼痛犹如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骤然性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后骤停。但随着疼痛时间的延长,三叉神经根越来越严重,疼痛间隔时间会越来越短,疼痛程度越来越重,导致人们不敢洗脸、刷牙、甚至说话,常常影响人们正常生活。
4三叉神经有哪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一般三叉神经痛病人发病初期建议先行非手术治疗即口服药物治疗。非手术治疗中首选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绝大多数病人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都能缓解,但随着时间延长,口服卡马西平药物用量会逐渐增加。其他口服药物有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丁等。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或者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大于手术的风险和缺点。
手术治疗大约分为三类: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三叉神经根选择性部分切断术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毁损术。
(1)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
这种手术方法是目前手术治疗的首先方法,是根据三叉神经痛发病原理而产生的一种手术方式,通过垫片将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推离三叉神经根部而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手术是针对发病原理而诞生的,因而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较少,但这种手术方法需要开颅且手术时间稍长,有再次复发可能,因此有些患者不能接受这种手术方式。
(2)经皮穿刺三叉神经毁损术之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是在嘴角外侧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创口,在C臂X光机等设备的监视下,将微球囊导致三叉神经半月节,扩张球囊压迫几分钟,阻断痛觉神经传导。和开颅手术相比,微球囊压迫术(PBC)的手术风险较小,治疗时间短,患者恢复速度快,而相对于射频热凝术,PBC采用的是短暂全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无需承受剧烈疼痛,无精神压力。
适宜人群:1、年老、体弱、肥胖者;2、高血压、糖尿病、肝病、肾病及心肺功能不全;3、职业、地位、心理因素,对开颅存在恐惧感;4、家庭主要支柱,担心丧失劳动力;5、其他手术方法治疗失败或复发。
对于不能接受或年老体弱等不能应用开颅手术行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的病人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用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治疗。
二、面肌痉挛1面肌痉挛有哪些表现?
眼跳可能提示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一侧颜面部肌肉抽搐,常常表现为一侧眼角和(或)口角跳动。
面肌痉挛的产生主要是因为面神经受到邻近血管的压迫导致面神经病变。
面肌痉挛一般都是从眼周开始抽搐,随着得病时间延长,逐渐出现口周甚至一侧面部肌肉都抽搐。情绪紧张时病情会加重,抽搐会更频繁。
2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通过手术的方式将受压的神经和血管分开,可以完全保留神经和血管的功能。
(1)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尚无理想治疗药物,针灸、中药、按摩可能短暂缓解症状,但因不能解除血管压迫的病因,长期无治疗效果。
(2)肉毒素注射可降低面神经电信号传导,第一次可控制症状3-6个月,肉毒素代谢后症状复发,需重复注射。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眼球干涩、复视、吞咽困难等,这些并发症的每次注射的发生概率较低,但累积注射3年后,发生率达60%~75%。
(3)经皮穿刺面神经射频热凝术、面神经梳理术、酒精封闭等,疗效均不理想。
(4)目前已经有了伽马刀治疗面肌痉挛的报道,尚在临床疗效评价阶段。
(5)美国Jennatta教授于年首创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至20世纪80年代为世界各国认可。治愈率在90%以上,复发不足5%。目前为治愈面肌痉挛的唯一的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是在手术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
微血管减压术(MVD),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发际内纵行4cm的直切口,颅骨开孔,直径约2cm,在显微镜下或腔镜下进入桥小脑角区,对神经与血管压迫区域探查,将所有可能产生压迫的血管、蛛网膜条索都“松解”开,并将这些血管以“Tefflon”垫片与脑干、神经根隔离,责任血管被隔离,产生刺激的根源就消失了,各种疼痛和痉挛随之解除。术后:保留正常的面部感觉和运动功能,切口位于耳后发髻内,不影响美观。
3如何治疗面肌痉挛?
(1)治疗对策是什么样的?什么时候应该选择手术?手术患者最担心的美容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吗?
患者可先选用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对少部分轻症患者有效,其他如镇静药、激素等均无显着疗效.之后可以采用肉毒杆菌素A行肌肉内注射,可以停止抽搐的症状,疗效可以维持3-4个月,之后可以终生重复注射,但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才能维持原来疗效.最后可以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对于肉毒素注射无效、无法耐受终生注射、或者出现注射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由于女性患者较多,美容问题我们已经充分考虑.手术只需要剃除耳后少量头发,在发际内做约6cm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手术,术后不影响美观.
(2)需要服药吗?服用什么样的药物比较好?
目前仅卡马西平对少部分轻症患者有效,其他如镇静药、激素等均无显着疗效.
(3)手术恢复需要多久?有什么副作用?怎么避免这种副作用?
手术后一般七天可以出院.有的患者会出现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医院发生率很低.如果出现以上并发症,通过康复治疗都能够获得明显改善,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
手术之后很多女性担心面部留有痕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面肌痉挛虽然表现在面部肌肉,但是病根在颅内脑干发出面神经的位置,所以手术的切口位置在耳后发际内,长度约6cm,目的是为了暴露面神经的根部,头发长起来根本看不出来,完全不用担心面部留有疤痕.
(4)很多患者反映说微创手术之后会出现"耳朵嗡嗡响"的情况?这是正常的吗?
部分患者术前合并有耳鸣,大部分在手术后,耳鸣都可治愈.
而术前没有耳鸣,反而术后出现"耳朵嗡嗡响"的发生率在1%左右.主要原因是患者乳突气房在手术中磨开,又重新封闭,导致和中耳相通的气房发生变化引起;另外责任血管在推移后压迫听神经也是可能的原因。
宋国智
神外五科主任主任医师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省血管健康与技术协会理事
河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
邯郸市抗癫痫协会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神经外科学组委员
河北科学学会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分会委员
河北老年医学会脑卒中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老年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北卒中学会缺血性卒中外科分会常委
河北省医学会脑胶质瘤分会常委
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年河北医科大学毕业,年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医院神经介入科进修。擅长治疗脑出血、脑外伤、颅内肿瘤等疾病,并在神经接入、单鼻孔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听神经瘤显微手术切除、巨大脑膜瘤切除术、脑血管病及脊髓肿瘤手术、后颅凹开颅骨瓣保留手术、颅骨修补术、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枕大池成行术及脑积水三室底造瘘手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在国家级、省级刊物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卫计委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项,邯郸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十大文明服务标兵”等荣誉。
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