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助力白癜风康复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1014/11153079059.shtml更少疼痛更多满意骨折和手术后引起的疼痛是骨科医生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不良反应,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疼痛处理的原则01选择合理评估
2.重视健康宣教
03尽早治疗疼痛
4.提倡多模式镇痛
05注重个体化镇痛让我们更了解疼痛Q:疼痛的定义
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国际上,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个生命体征。
Q:疼痛的分类
●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和性质,可分为急性疼痛(3个月以内)和慢性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
●根据病理学机制,疼痛又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和包含两者的混合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损伤和功能紊乱引起的疼痛,表现为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和感觉异常等临床特征。持续性手术后疼痛和持续性创伤后疼痛主要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1疼痛的危害
1)术后疼痛是机体受到手术刺激(组织损伤)后的一种反应,包括生理、病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
2)术后疼痛控制不佳是发展为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之一;
3)因疼痛不敢活动可致肢体僵硬、萎缩;
4)可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5)导致无法或不敢有力地咳嗽,无法清除呼吸道泌物,引发肺部并发症;
6)导致胃肠蠕动的减少和胃肠功能恢复的延迟;
7)长期卧床、活动减少以及大剂量中枢镇痛药物的应用可能使尿道及膀胱肌运动力减弱,引起尿潴留;
8)使肌肉张力增加,肌肉痉挛,限制机体活动并促使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导致失眠、焦虑、恐惧、无助、忧郁、不满、过度敏感、挫折、沮丧。
如何应对疼痛?Q:术后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
不能忍!!!
传统观念认为"手术后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可以忍耐疼痛,不能抱怨……"、"只有疼痛得不行才需要处理……"
这些观念及其方案会影响患者的恢复和导致多种危害。
如果不在初始阶段对疼痛进行有效控制,持续的疼痛刺激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急性疼痛有可能发展为难以控制的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不仅是患者的一种痛苦感觉体验,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躯体功能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为达到更好的疼痛治疗效果,患者应如何配合医护人员?01向医护人员说明希望了解疼痛和疼痛管理知识;
(2)同医护人员详细讨论镇痛方法;
03当确定疼痛管理计划后配合医护人员;
(4)疼痛不缓解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05出现疼痛时及时通报;
(6)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
(7)对医护人员诉说对镇痛药的顾虑
如何进行疼痛评估?疼痛是患者自己的主观感受,患者自诉是最可靠的疼痛指标,因此患者应该在出现疼痛或疼痛不缓解时及时通报,协助医护人员评估疼痛情况(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和频率、疼痛的强度等)。不仅报告休息时的疼痛强度,也要报告在活动、咳嗽、深呼吸时的疼痛强度,以及疼痛对睡眠的影响情况。
目前临床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有∶
-数字等级评定量表∶用0~10数字的刻度标示出不同程度的疼痛强度等级,"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疼缩,分值越高,疼病越剧烈。
-面部表情量表:由六张从微笑直至流泪的不同表情组成。这种方法适用于交流困难,如儿童、老年人、意识不清或不能用言语准确表达的患者。
围手术期疼痛的管理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
1)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使患者更早地开展康复训练·
3)提高患者对手术质量的整体评价·
4)降低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镇痛的原则
1)尽早治疗疼痛∶疼痛一旦变成慢性,治疗将更加困难,因此,早期治疗疼痛十分必要。对于术后疼痛的治疗,提倡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发生前给予镇痛治疗。
2)提倡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对药物的耐受性、加快起效时间和延长镇痛时间。
围手术期镇痛的意义
1)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2)使患者敢于深呼吸和咳嗽,从而降低肺不张、肺感染的发生率。
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降低下肢血栓的发生率,并有利于肠道恢复通气。
4)可以增强患者免疫力、改善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