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71107/5824581.html王晖老师是第3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40余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面部色素沉淀现象能反应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敏感点和关键点,观察面部色素的异常表现,运用经络学说理论分析推求经络相关脏腑的病理特性,而将自己内科杂病诊疗过程中发现的面部色素沉淀现象归纳为5个证型,即精亏、寒凝、肝郁、痰瘀、湿热。这5种色素沉淀现象分布的位置主要集中在眼、鼻、颧3个位。
其中,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者常见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两颧潮红;脾肾阳虚,经脉寒滞者常见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面色白光白;肝郁脾寒,胃热肠湿者常见鼻梁青黄色素暗淡;痰瘀互阻,脉络不畅者常见全面色素暗沉;肝胆湿热,经络阻滞者常见两颧痤疮伴色素暗滞。同时,王晖老师提出了面部色素望诊与经络辨证相结合诊治内科疑难杂病的新思路、新观点,并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聆听言传身教,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兹将其学术观点与临证治验介绍如下。
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两颧潮红
———肝肾阴虚,精血不足
赵某,女,48岁,公务员,宁波江东人。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两颧潮红。年及更年,月经已乱,曾育一胎,人流两次,有子宫肌瘤史。腰膝酸软,足跟隐痛,心悸心烦,口干咽燥,夜寐失眠,烘热盗汗(以胸部、大腿内侧为主)。纳可,尿常,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沉弦。
辨体:肝肾阴虚体质。辨病:围绝经期综合征。辨证: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治拟:滋肝补肾,育阴潜阳。
方药: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加味:知母15g,黄柏10g,生熟地各15g,山萸肉12g,淮山药30g,茯苓12g,泽泻10g,丹皮10g,甜苁蓉15g,生龙牡各30g(先煎)、瘪桃干30g,龟板18g(先煎)、炙鳖甲15g(先煎)。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
转归:服7剂后症减,继服半月色素转浮转淡、面色含蓄。
按 此病人属典型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生育流产,肾精久耗,呈现肝肾阴虚体质。阴虚火旺,虚火灼阴,阴不敛阳,虚阳上浮,心肾不交,故经乱、腰膝酸软、足跟隐痛、心悸心烦、口干咽燥、夜寐失眠、烘热盗汗(以胸部、大腿内侧阴经所过之处为主)。证属肝肾阴虚,精血不足。治拟滋肝补肾,育阴潜阳,予以知柏地黄汤合三甲复脉汤加味21剂而面部色素转淡,诸症显减。
经络辨证分析:《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足厥阴肝经经脉直接连目系,肝阴不足,经隧空虚,故在较早时期可伴随经乱、子宫肌瘤、腰膝酸软、足跟隐痛等而呈现目窍周围色素沉浊及两颧潮红现象。《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灵枢·经脉》又云:“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上挟咽,系目系。”足少阴肾经经脉络心,经气灌注于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上挟咽,系目系。故病位逐渐由足少阴肾经传变至手少阴心经,而出现心经症状,如心悸心烦,口干咽燥,夜寐失眠,烘热盗汗。治疗也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着手,兼及手少阴心经,故运用大队入肝肾二经的药物,补其不足,毋伐有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而获良效。王老总结认为,有较大一个人群,特别是中老年女性,体质均呈现肝肾精亏,阴不敛阳证,她们的典型面部望诊特点就是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两颧潮红。
眼部周围色素沉浊伴面色白光白
———脾肾阳虚,经脉寒滞
方某,女,41岁,农民,宁波宁海人。眼部周围色素沉浊,面色白光白。四肢末端发冷青紫麻木,颈脊板胀,心悸胆怯,神疲懒言,月经先后无定,经行十日方净,白带量多,曾育一胎,人流一次,夜寐不安,胃纳欠佳,大便时溏,小便清长。舌暗苔薄白,脉细虚。辨体:脾肾阳虚体质。辨病:虚劳。辨证:脾肾阳虚,经脉寒滞。治拟:温脾固肾,温通经脉。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20g,桂枝10g,炒白芍20g,细辛3g,通草10g,炙甘草6g,大枣3枚,党参30g,黄芪30g,丹参30g,乌药10g,小茴香10g,葫芦巴15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转归:服7剂后症减,继服三周色素转浮转淡、面色明润。
按 该病例是虚劳,证属脾肾阳虚,经脉寒滞。患者素体阳虚,外感寒邪则阳气更虚,而致经脉寒滞。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资生,命门虚衰则脾阳失于温蒸,终致脾肾阳虚,不达四肢,经脉寒滞,出现面色白光白,肢末发冷青紫麻木,颈脊板胀,继而心悸神疲,经带失调,食睡欠佳,二便异常。治以温脾固肾、温通经脉为法,予以当归四逆汤28剂,故面部色素转浮转淡,面色红润,而诸症亦瘥。
经络辨证分析:足少阴肾经经脉络心,经气灌注于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上挟咽,系目系。所以这个证型的病人很大部分有眼部周围色素沉浊症状,和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型非常相似,但脾肾阳虚、经脉寒滞型患者面色白光白,而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型患者有两颧潮红现象,二者截然不同。
鼻梁青黄色素暗淡
———肝郁脾寒,胃热肠湿
李某,女,32岁,教师,舟山岱山人。鼻梁青黄色素暗淡。肠鸣腹痛便下一年余。平素多思善虑,每遇寒冷、饮食不当、抑郁恼怒、情绪紧张即作,日三五次,泻后痛减,便稀而不畅。腹部喜温按,胃脘嘈杂易饥,失眠多梦,尿常,月经量少色淡先后无定期。舌淡红苔薄少,脉弦细。辨体:肝郁脾寒、胃热肠湿复杂体质。辨病:泄泻。辨证:肝郁脾寒,胃热肠湿。
治拟:疏肝温脾,清胃化湿。方药:调肝理脾汤:柴胡10g,炒白芍30g,炒枳壳15g,生甘草5g,陈皮10g,太子参20g,炒白术15g,茯苓15g,防风12g,木香10g,黄连6g,干姜12g,淮山药30g,淮小麦30g,炒二芽各3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
转归:服王老经验方调肝理脾汤治疗两月诸症显减,鼻梁红黄隐没,色素转微转散。
按 此患者为肝郁体质。平素多思善虑,每遇抑郁恼怒、情绪紧张则肝气不疏,横逆犯脾,出现肠鸣腹痛便下日三五次、泻后痛减症状。木克土日久则脾脏虚寒,腹部喜温按,肠鸣腹痛便下每遇寒冷、饮食不当即作;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故月经量少色淡先后无定期。胃腑虚热,则胃脘嘈杂易饥;胃不和则卧不安,故失眠多梦;肠络湿热则便稀而不畅。日久则出现肝郁、脾寒、胃热、肠湿四者俱存的寒热虚实互兼、肝脾胃肠失和夹杂证。本虚标实,但虚不宜补,当调而和之。调肝理脾汤由四逆散、异功散、痛泻要方、香连丸、干姜甘草汤等复方合用于一体而成,专治此兼夹杂证,有较强的针对性,每每徐图缓求收工,是王老用药特色经验。
经络辨证分析:王老认为这一寒热虚实互兼、肝脾胃肠失和夹杂证中最关键的病机是肝郁,根据《灵枢·经脉》中描述“肝足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可知足厥阴肝经与鼻有一定的联系,所以肝郁体质往往有非常典型的鼻梁青黄色素暗淡特征。若肝气郁结日久,克伐脾胃太过,而致脾胃内伤,生化乏源,出现气郁血虚症状,则鼻端也常出现色泽青黄、色素暗淡之态。
全面色素暗沉
———痰瘀互阻,脉络不畅
王某,男,46岁,企业家,宁波慈溪人。体胖腰圆,全面色素暗沉。夜难入眠,胃纳不香,多食则胃脘胀闷,时有隐痛,大便稀而不畅,尿有余沥。体检发现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均高,有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慢性前列腺炎病史。有烟酒史20余年。舌质黯边瘀点苔黄腻,脉弦细。辨体:痰湿血瘀互阻偏颇体质。辨病:代谢综合征。辨证:痰瘀互阻,脉络不畅。治拟:分清别浊,化痰祛瘀。
方药:降浊合剂加减:
苍术30g,丹参30g,生葛根30g,生黄芪30g,生扁豆30g,生麦芽30g,生山楂30g,生内金15g,生米仁30g,淮山药30g,绞股蓝30g,黄连7g,车前子15g(包)、泽兰叶15g,川萆薢10g。7剂,每日1剂,水煎,分上下午服。
转归:上方出入连服3个月,诸症悉减,各项指标正常,面部色素转淡转浮,面色转泽。
按 该病例属代谢综合征。王老分析认为这类病人在当前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过程中,普遍出现于企业家等富足人群,多是痰瘀互阻,脉络不畅证型,日久则气阴两虚。降浊合剂是王老经验方,此方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
经络辨证分析:《灵枢·经脉》云:“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鼻根凹陷处)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下颌部)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几乎分布于全面,经络阻滞,则面部肌肤失却濡养,色素暗沉。在全身属“实”,局部则属“虚”,只要能见微知著,病机就必然明了于胸。所以痰瘀互阻,脉络不畅患者常出现全面色素暗沉现象。治拟分清别浊,化痰祛瘀,推进气化,清理脉络,犹如清道夫清理河道使河水流通,则河水清畅。宜徐图缓求,细水长流,欲速则不达。
两颧痤疮伴色素暗滞
———胆腑湿热,经络阻滞
孙某,男,16岁,学生,宁波镇海人。近两年面部痤疮反复发作,色红粒大作脓,两颧部尤甚,两颧及下胞睑色素暗滞。夜寐梦扰,小便黄臭,大便干结,纳可。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体:湿热体质。辨病:痤疮。辨证:胆腑湿热,经络阻滞。治拟:清胆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易通草:龙胆草9g,黄芩12g,炒山栀12g,泽泻10g,通草10g,车前子15g(包),当归10g,生地18g,柴胡10g,生甘草6g。7剂,每日1剂,分上下午服。
转归:服药7剂痤疮平,上方加蒲公英30g,野菊花10g继服7剂色素转淡。
按 《灵枢·经脉》云:“胆足少阳之脉,……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出页(目下颧骨部),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该病人乃胆经湿热阻滞,而致痤疮频发。胆火上扰心神,故夜寐梦扰。湿热下注,小便黄臭,大便干结。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清泻肝胆湿热而获愈。
更多中医干货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