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神经外科于主任接诊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李某(化名)。
李某是一位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讲述)医院做了两次射频消融手术,每次手术时疼痛难忍,术后不到半年就复发了,这次再次发病,脸痛得不敢开口讲话,不敢洗脸、吃饭、刷牙,就连外出稍微有点轻风拂过脸颊都会引起疼痛。由于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医院医生不建议李某继续做射频消融术(三叉神经第一支射频术后容易引起角膜溃疡,严重时导致患者失明风险)。
之后李某经过朋友介绍,医院神经外科科室找到于主任,于主任亲诊,并以“三叉神经痛”收入院,根据李某的具体情况,完善了术前评估,并于次日进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李某疼痛症状消失,恢复健康。
相信很多患者对于三叉神经痛的相关知识比较陌生,接下来我院神经外科专家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下三叉神经痛的科普知识。
1什么是三叉神经痛?
有“天下第一痛”之称的三叉神经痛,多以单侧脸面部反复发作、短暂、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为表现;疼痛可表现为刀割样、撕裂样、电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突然发作,骤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2三叉神经痛最突出的特点?
疼痛的性质
突发性的阵痛,表现为面部,口腔及下颌部位的某一点,突然发生剧烈性的闪电式短暂的疼痛,如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电击撕裂样痛,多在谈话,进餐或洗脸时发生,每次历经数秒或数十秒至几分钟,疼痛立即向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几支区域的范围扩散,疼痛常达到非常剧烈,以至于病人要停止谈话,停止饮食,停止行走,以双手掩住面部。
在患者发病初期,疼痛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长达数月或几年,自行停止自愈的病例很少,以后发作逐渐频繁,疼痛加重,病程可几年或数十年不一,严重者发作日夜不分,每天可达几十次,甚至数百次,不能进食喝水,体质消瘦,患者终日处于疼痛难耐状态。
疼痛部位
疼痛发作仅限于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分布区,多为单侧,右侧较多,双侧少见,后者也常从一侧开始,而后累及对侧,且两侧疼痛发作区不一定对称,以一侧为主,发病初期,可先集中某一支分布区,长时间不变,多在一侧的面颊部和(或)下颌区,而后可逐渐扩散到其他支,但不扩散越过中线而至对侧。
如第一支的疼痛在上睑和前额,第二支的疼痛在上唇,齿龈及颊部,亦有硬腭疼痛者,第三支的疼痛在下唇,齿龈及下颌部,涉及到舌部痛较少,偶见双侧性的各自发作,以至于有些患者误诊为“牙痛”,拔牙后仍不能缓解疼痛。
扳机点
50%以上患者,在颜面部某一区域内有特别的皮肤敏感区,有轻微的触动,面部肌肉的牵拉及震动便可引起发作,这样敏感的区域范围局限,集中在一点或两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
一个病人可有数个触发点,部位常见于患侧上下唇,口角,鼻翼,颊部或齿龈等,凡是刺激和牵动此点便引起发作,从此点开始,立即放射到其他部位,面部刺激包括谈话,唱歌,进食,洗脸,剃须,刷牙及风吹等。
其他症状
由于疼痛引起面部肌肉痉挛性抽搐,口角可向患侧歪,发病初期,面部,眼结合膜充血发红,流泪,流涕等;发病后期,可能出现结合膜发炎,口腔炎等。
有的病人在疼痛发作时,用手掌握住面颊并用力地搓揉,以期缓解疼痛,久而久之使患侧面部皮肤变粗糙,增厚,眉毛稀少甚至脱落。
3三叉神经痛如何治疗?
临床证明,导致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是周围的血管,特别是迂曲的动脉,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并导致神经纤维的脱髓鞘改变,从而引发疼痛。压迫神经产生疼痛的血管被称为“责任血管”,而微血管减压术就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将有可能压迫三叉神经的责任血管与神经分离,从根源上解决疼痛产生的原因。该手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效果好,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如您有关于神经外科方面的问题咨询,可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咨询我院在线医生,还可拨打我院热线-进行咨询。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