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痛举痛论篇第三十九二


举痛论篇第三十九(二)

今天晚上咱们继续讲课,黄帝内经·素问·第39篇,举痛论的后面几段,昨天我们讲了两段,今天我们开始讲第三段。

昨天讲到黄帝内经提出14种胸腹部的疼痛,并且提出怎样来区别。下面第三段呢,就是主要讨论了14种疼痛的症状以及其机理。

下面我开始给大家串讲一下,串讲当中需要有延伸的,我就会加进去延伸。

岐伯曰,如果这个寒邪侵犯停留在经脉之外,就会使经脉受寒,就会引起经脉收缩,造成经脉拘挛或者叫痉挛拘急,而引起外部的小的络突然发生疼痛。但是呢,这种疼痛只要得到温暖,就是一受热经脉就会舒张开,气血运行就会通畅,疼痛就会立即停止。

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火字念jlong(炅),就是温暖温煦,热的意思。这种情况我们昨天说过,八字方针里面的一个,叫不荣则痛。就是寒邪客聚于经脉之外,使经脉受到收缩,造成筋脉拘挛紧急,造成周围供养气血不足而发生疼痛。

但是这样的疼痛有一个特点,受热就会缓解,甚至会消失。因为寒邪引起的这种筋脉拘挛,受热以后就会松弛,气血就会通畅。

但是如果反反复复感受寒邪,疼痛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就会经久不愈。这种病虽然轻,但是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很长,慢慢也会导致这种病很难治愈了。

如果寒邪不是侵入脉外,而是侵入经脉之中,与经脉中原有的热邪结合在一起,就会使经脉中的血液运行受到阻碍,而使经脉充盈。而且脉中呢,邪气充实,所以疼痛剧烈不可触按。

就是说,有一类的疼痛是因为寒邪侵入脉管之中,与原来经脉之中的热邪结合。这种热邪与寒邪结合以后,邪气充实于脉管之间,这种疼痛特别剧烈,不可触按。就说有一类的疼痛特别剧烈,痛不可触,就说你想触摸一下,他都不让触摸。特别的厉害。

什么原因呢?就是寒邪侵入脉管之中,与脉管当中的经脉之中的邪气结合一起导致的。

如果寒邪侵入肠胃之间,膜原之下的,就会导致气血凝滞不能分布散行,那么细小的经脉就会痉挛而出现疼痛。这个时候你触按局部,轻轻地揉按,就可以产生阳热之气,使凝滞的气血分散运行,拘急的经脉得到了一种舒缓,疼痛马上就好转消失了。

就说有一类肠胃的疼痛,是因为受凉,寒邪侵入肠胃之间,导致气血凝滞,不能分布散行,痉挛而疼痛,这样的疼痛你用揉按使气血散开,往往就能够好了。就说有一类寒邪侵犯人体肠胃之间,也就是我们的肠胃稍微有些受凉疼痛,这时候用揉按,使得阳气使之恢复,郁滞之气散开就好了。

我们在日常当中,有的孩子受凉了,受凉后有些肚疼,大人往往会用手去揉按肚子,过一会儿,孩子气一通,打个嗝或者放个屁,肚子一通顺,拘挛的经络得以舒缓,然后这个病就好了。

如果这个寒邪侵入,顺着人的脊行走的经脉。由于经脉的部位很深,即使是用手触按,也不能使凝滞的气血散开,所以触按无效。就说有一部分的疼痛,是顺着人体的脊柱的经脉循行的。这样的循行部分一般比较深,所以触按你无法达到那个地方,触按无效,有一部分腰脊疼痛触按无效。

如果寒邪侵入冲脉,冲脉是起于关元穴,然后顺着腹部往上直上,如果寒邪侵入,就会使冲脉中的气血不能够畅通。由于冲脉是一条多气血的经脉,气郁日久,向上逆行了,就会导致病人腹痛。并且这个腹痛有特点,就是你用手去触按这个腹部,腹部能感觉到跳动。你触摸腹部能感觉到手下面有跳动感。

如果寒邪侵入背部的五脏腧穴,使脉中的气血凝滞,造成血行不畅而且血虚,也会出现疼痛。

如果寒邪侵犯到心俞,就会出现心和背部互相牵引而痛。这个和咱们现在西医诊断几乎类似,有的是心痛牵引肩背部,心脏的反射痛,这是一样的,这里也是心和背部互相牵引而痛。

如果是寒邪侵入厥阴之脉,厥阴这条经脉呢,它是环绕生殖器官的一条经脉,它是经过小腹部向上和位于这个胁肋部肝脏是相连的。因为是足厥阴肝经,它和胁肋部的肝脏相连。当这个寒邪侵入,造成气血会凝滞,就会使经脉痉挛拘急,就会产生胁肋部和小腹部互相牵引作痛。

这个就是我们日常常见的叫肝经受寒,引起的疝气。其中临床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腹股沟内容物向下,络入这个生殖器的睾丸当中,产生坠胀疼痛。

中医认为是肝寒,这种疼痛呢是从胁肋部和腹股沟部互相牵扯样的疼痛。

如果寒邪侵犯到大腿的内侧,并沿着经脉向上入腹,使气血凝滞,就会出现什么症状呢?小腹部疼痛牵引到大腿内侧。这是另一种疼痛,有部分像现在的睾丸炎,副睾炎,就是这种疼痛症状。它是牵扯到大腿的内侧,整个是牵扯疼痛。

如果寒邪侵入小肠和膜原之间,经脉之中,就会造成络脉的血液凝滞,就会导致血液不能回流进入大的经脉,气血停留在局部,无法正常运行。时间长久了就会形成积块。

有部分人的腹部,你按上去有硬块,这个硬块是怎么来的呢?寒邪侵入了小肠和膜原之间,导致气血凝滞,时间久长了就会形成这种积块。

如果寒邪侵入五脏,逼迫五脏阳气上逆,就会使阴气阻绝不通,阴阳之气就不能正常的衔接,就会突然出现疼痛,昏迷不醒的一些症状。但是这种昏迷不行,他过一会儿,因为机体自身功能的调整,阳气进入体内,与人体的阴气相互汇合,病人就会苏醒。

这里提示,就说临床当中还有一种胸腹部的疼痛,患者突然就昏迷不醒,但是过一会呢,逐渐地又会自己苏醒过来。

如果这个寒邪侵入肠胃,就会使肠胃之气向上逆行,也会产生疼痛,包括呕吐的一些症状。这个在临床当中日常生活当中很多见。有的人是肠胃寒凉,这一受凉就会产生疼痛呕吐,是急慢性的肠胃炎。

如果寒邪侵入小肠,就会导致小肠的功能失调,容纳吸收消化功能会失常,所以就会发生腹痛大便泄泻,就是我们日常当中的急性肠炎。这种急性肠炎是寒邪引起的。

但是这种小肠病变还有一种特殊的形式,如果热邪停留在小肠,也会出现疼痛。而这种热邪呢,会消耗小肠中的水液,使患者口干舌燥,大便坚硬难出,形成腹痛便秘的症状。

这里提示,就说有一类的小肠疼痛,是由热邪引起的。而且这种热邪疼痛并不是泄泻,而是大便秘结口干舌燥。这种疼痛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阑尾炎。他并不拉肚子,而是口干舌燥疼痛甚至大便不通。

上面呢,论述了临床当中常见的14种胸腹部疼痛的症状。其中13种疼痛都是因寒邪所导致的,最后一种是因为热邪所致。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小肠热邪导致的大便不通,也就是我们临床当中的类似于阑尾炎的一个症状。

这就提示了,我们临床当中胸腹部疼痛大部分的原因,是寒邪所导致的。就是说寒邪是胸腹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但是它不是唯一的原因。

咱们就举了一个例子,最后是热邪所致的小肠的一个病变。其实除了热邪以外呀,还有像六淫之邪,情志外伤,还有像这个蛔虫都可以导致胸腹部的疼痛。

但是是以寒邪为主要原因,所以我们在临床判断时首先考虑寒邪,然后考虑特殊情况。临床当中根据情况,把握治疗的恰当时机。

从这一段岐伯的回答,就是14种胸腹部疼痛,就可以看出我们古代中医学,对胸腹部的疼痛也做了很详细的概总和分析,并且分门别类地去论述。这就为我们胸腹部的疼痛诊断和治疗做最基本的依据。

比方说我们足厥阴肝经的厥阴痛,胸腹部疼痛引起的疝气病。因为是足厥阴肝经寒邪凝滞,那我们临床当中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几乎都是,像温灸的方法,使寒邪得以袪除。或者是用最基本的方剂叫茴香橘核丸,也是用温经散寒的方法来治疗的。

但是我们在分析病因的时候,首先是知道,是因为肝寒足厥阴肝经寒邪凝滞所引起的,所以我们用温经散寒。这是一个指导的原则,最基本的方向。

因为黄帝内经是经典的东西,他所说的这些病症归纳非常的精确。都是方向性的。

下面的一段呢,主要是讨论了望诊和触诊这些诊断疼痛的方法。因为我们这一章就叫举痛论,也就是胸腹部疼痛,列举这些疼痛。下面这一段呢,就是从望诊以及触诊就是按压进行诊断的一些方法。

岐伯曰,以上这些病情呢,就可以通过问诊就了解了,你可以问。那么如何用望诊来了解病情呢?所以黄帝在这儿问,视而可见奈何呢。

岐伯回答曰,人的五脏六腑在面部都有固定与之相应的部分,通过观察5个部位,5种颜色的变化,就可以知道病情的性质。

例如,如果面部呈现黄色和红色,表示身体有热。我们以前讲过,面部的诊断叫明润含蓄。这个明润含蓄指的是人的气色和华彩,就是有没有光气,这种光气又不外露,叫明润含蓄。表示是有胃气,有生气的一种,就是元气未伤的望诊。

如果这个病人,我们中国人主体的颜色是黄,黄色又加了红色,就主火主热,就表示身体有热了。

如果面色呈现白色,白是属寒的,就表示有寒气了。

如果面部呈现青黑色了,就表示有气血凝滞,造成疼痛了。你看到一个患者面色青黑,甚至用手捂着肚子,你不用问,肯定是疼痛了。面色青黑,为什么呢?因为气血凝滞,血液流通受阻,所以面色就青黑。这些呢,都可以通过望诊就可以了解了。

黄帝曰,如何通过触诊来掌握病情呢,如何通过按诊来掌握病情?

岐伯曰,要观察感受病邪的经脉,如果这个经脉坚实有力,就表示邪气比较亢盛。如果这个经脉充血隆起,表示血液停留局部不得布散。就是有个人部位疼痛,你一按,手底下有跳动感,坚实有力,就表示邪气很亢盛。如果这块还肿大隆起,这就表示血液停留在局部,不散开了,聚集在一起。如果这个经脉按压这块,局部已经下陷,就表示气血不足。

你比方说有的人局部的肌肉萎缩等等这些症状,你一按局部下陷,那就是气血不足的表现了。这些呢都是可以通过触诊来掌握的。

黄帝曰,善。

最后的一段呀,主要是论述了九种不同致病因素导致的人体气机的变化,以及一些临床的主要表现。

气,人体的气,无非就是出入升降。但是有一些不同的致病因素,就容易导致人体的气机,也就是气的升降出入出现变化,就会导致一些不同的临床表现

这一段呢,在这个后世的研究当中,也是作为纲领性的一段。下面我串讲一下,像这个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9种在临床当中广泛应用流传。好,我们开始串讲。

黄帝曰,我已经知道百病的发生,余知百病生于气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比如大怒使人气向上逆行,大喜使人气涣散,大悲使人气消损,大恐就使人气下沉,遇到寒就会使气收敛,遇到热就使气外泄,受惊就会使气紊乱,过于劳累就会使气耗损,思虑过度就会使气郁结了。这九种气的变化不同,在临床上会有什么表现呢?

岐伯曰,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液也随气向上逆行,病情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如果这个肝气影响到脾胃消化的功能,就会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的飧泄病。所以说怒则气上。

这个咱们过去看过好多的武侠小说等等一些比较侠肝义胆类的人物,大怒以后,一口鲜血喷出,人就昏厥,就叫怒则气上。并且血液也随之上逆。而且呢,因为这个怒会导致肝木横逆,过度的克伐脾胃,就会导致脾胃消化不良,甚至会出现慢性的拉肚子,我们平常所说的,气得我饭也吃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因为怒则气上,气向上逆行所导致的。

人在这个心情高兴时,人体的营卫气血运行就很通畅,但是过度喜悦,就会使心气涣散。所以说喜则气缓。这个喜则气缓,我给大家稍微的就一个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太高兴了,大笑,笑个不止,听说还有笑死的,我倒是没见过,听说过。太高兴了,太快乐了,大笑不止。怎么死啦?心气过度的涣散,散去了,散掉了。心脏突然停止跳动。

如果过度的悲伤,就会使心脏联系其它组织的经脉也是痉挛拘急,而且还会影响到肺,就会使肺叶张大,开高,呼吸也异常,就会导致胸腔胀满,气的运行不通畅。人体的营卫之气就不能布散到全身了,停留在胸中,时间长久了,就会转化成热,而耗伤人体的气。所以说悲则气消。

就是说过度的悲伤哭泣,就会导致心神耗散,并且导致周围的经脉拘急,就会导致肺胀满。肺一胀满这种布散营卫之气的功能就会停滞或者缓慢。那么营卫之气呢就会积聚在胸中,部分悲伤的人胸闷胸胀,而这种胸闷胸胀,时间日久以后,就会转化成热,这种热就会耗伤人的气血,所以说悲则气消。

而过度的恐惧会损伤人的肾脏,肾脏所储存的精气就会被耗损伤,肾的功能受伤,就会使人体上部闭塞不通,下部的气无法上行,就会停留在下部,使人体下部胀满。所以说恐则气下。过度惊恐以后会使小腹部的气机不能上下通调,引起胀满。

人体遇到寒气以后,就会使汗孔闭塞不通,阳气不能向外通行,就会收敛在人体内部。所以说寒则气收。这个我们都知道,遇到寒冷的冬天我们的毛孔一般都是紧闭的嘛,所以说寒则气收。

反过来我们人体遇热以后呢,汗孔就会舒张开,营卫之气就会随着汗液向外泄,所以说热则气泄。像这个伏天季节,大部分地方气温很高,我们的毛孔开张,这个时候就是热则气泄。但是这个热则气泄是应季的。如果你在冬天,屋内非常的热,热则气泄,那就是不应季的,就会损伤身体。在这个季节倒也无妨。

人体突然遭受到惊吓,就会心悸,心神不宁,精神也不安,而且疑虑不定。所以说惊则气乱。

过度的疲劳就会使人气喘汗出,气喘就会损耗人体内的气,出汗就会损耗体表的气,所以说劳则气耗。

人若是思虑太多,精神过度集中于某一事物,就会使体内的正气停留在局部,而不能正常的运行,所以说思则气结。

这一段,就是说由于好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体脏腑的气机逆乱而引起的。所以这一段从开始,就使用百病生于气的这句进行概括。第一句他就说余闻百病生于气也。就说好多的这种疾病都是因为气,或者是叫脏腑的气机逆乱所引起的。

所以本段呢就论述了整个9种致病因素所导致的气机逆乱。我们习惯称之为叫九气为病。这个你们下去以后可以进行总结一下,其中有6种气机的变化,是由人体的精神情绪异常引起的。这就说明了精神因素在气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也就是我们一个人的情绪思想精神因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中医的养生学里头的好多基本方针,就是适当的劳作,精神要开朗。而且我还说过要恬淡虚无,甚至我们古代有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是吧。就是我们不要过喜过悲,过分的情志变化。

这种平稳的情绪和情志,就是保护我们气顺畅运行的关键所在。

气是我们人体血液和其他各种物质运行的主要推动力,也是我们契合与自然之间的机体活力的重要表现。所以要让这种气的推动,有序的升降出入,以保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所以我们从古到今,提出好多的文字语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恬淡虚无,乐观开朗,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每一天。甚至我们在过去的一些教育当中,朗诵一些优美的文字经典,舒缓有节地去朗诵,都是一种养气的方法。

好,我们今天就把这个第39篇全部串讲结束。以后下面的就是讲第40篇,讲过40篇,我们就把黄帝内经素问的一半串讲结束了。

好,我们今天的串讲结束,谢谢大家。

讲课语音记录编辑:善光傲雪寒梅飞鸿踏雪泥

香林信步,执业中医师,传统中医文化践行者,古丝路香文化传承者。这里是了解学习中医经典的安静之处。







































郑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8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