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博(Pepper)生命科技:致力于运用前沿的科学技术以及联合全球顶尖的医疗专业机构,提供人人皆可安享的可视化个人健康数据与智慧康养服务。
01高血压的标准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收缩压mmHg和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和高血压(收缩压≥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以上分类适用于男、女性。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血压水平-/80-89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血压-/80-84mmHg和-/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所以去年美国已经把高血压的标准改为/80mmHg了,为的就是早期干预,提高重视,降低并发症。02高血压为什么分级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高血压预后与血压升高水平、有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现在主张对高血压进行危险程度的分层,将高血压分为低危、高危和极高危,分别表示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事件的概率15%,15%~20%20%~30%和30%,治疗目标及判断预后也应以此为基础。
03高血压分期
通常根据血压与受损器官(心、脑、肾等)损害的程度进行分期。我国高血压分期标准将高血压分为三期:
一期的特点是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心脏、脑、肾脏等脏器无损害,也就是心脏尚无扩大,肾脏功能正常,也无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无脑血管意外的表现。眼底、心电图、x线均无异常。换言之,第一期患者,仅仅是血压升高;
二期的特点是:血压升高,超过高血压诊断标准,并伴有下列一项者:
左心室肥厚(体检心界向左下扩大,x线、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可证实)
尿蛋白或血肌酐轻度升高;
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痉挛、狭窄。
三期的特点是:血压持续升高,并有下列一项者:
高血压脑病或脑溢血、脑梗塞;
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眼底出血或渗出、视乳头水肿
医生和高血压病患者都能掌握高血压分期,根据不同时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将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从而改善高血压的预后。
04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危害
高血压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水平外,还取决于其他危险因素的存在情况、靶器官损害、以及并存的临床情况,如糖尿病、心、脑、肾血管病。
心血管危险因素:
高血压(1-3级)
男性55岁;女性65岁
吸烟
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常(6.1-6.9mmol/L)
血脂异常:
TC≥5.7mmol/L(mg/dL)
LDL-C3.3mmol/L(mg/dL)
HDL-C1.0mmol/L(40mg/dL)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或肥胖(BMI≥28kg/m2)
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靶器官损害:
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颈动脉超声或X线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
视网膜动脉局灶或广泛狭窄
注:如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
05如何判断高血压危险程度第一步:患者可以自己在家可以多次测量血压,建议在安静状态下间隔5分钟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作为作为当前的血压值,然后对应表格查出自己高血压所属级别。第二步:判断是否具有以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年龄55(男),65(女);长期吸烟饮酒;高血脂;高血糖;肥胖;长期精神紧张;长期体力活动不足等。第三步:判断是否有靶器官的损害,看您是否出现过以下症状:心慌、气短、胸痛、下肢水肿、头晕目眩、视力下降、眼睑浮肿、夜尿增多、血尿、泡沫尿、腹部有肿块、四肢血压不相同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提示有可能出现相应器官损害,医院进一步检查。综合以上三步,现在可以对您的血压进行严重程度判断。低危:1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中危:2级高血压+0-2个危险因素高危:3级高血压+无危险因素1-2级高血压+大于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高血压病人可以很清楚知道自己高血压的严重程度。由于高血压与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有时尽管降血压维持在安全水平,其他的危险因素依然对机体产生影响,所以降压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控制好血糖及血脂水平。06高血压如何预防
高血压如何预防?在此推荐使用「派博电子血压计」。用户在家监测血压,上臂式测量,可测收缩压、舒张压和脉搏。半导体指纹识别,一键操作,非常方便。
有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用户可以首选,还可以用于治疗脑中风的后遗症,改善脑缺血,防脑中风复发。一个高血压用户说得非常好,高血压服药治疗,监测血压,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不是为了长寿,只是为了活得更好!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etwyh.com/zdff/11551.html